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31 11:50:28瀏覽1898|回應1|推薦1 | |
女權運動的現代問題 作者:龔小夏 理想主義走偏了,結果會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女權主義正是如此。 最近幾天被美國媒體炒得最熱的消息之一,是明尼甦達眾議員米歇爾-巴克曼的頭疼病。這位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競爭的唯一女性被媒體爆出消息,說她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會患頭疼,有兩次還去找過醫生。為此,不斷有人質疑她是否能夠勝任總統的工作。 頭疼大概是多數人都有過的經歷,更年期的婦女(巴克曼今年五十五歲)不時出現頭疼更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美國的婦女經常用頭疼來推脫參加一些活動,使得頭疼幾乎被看作是一種婦女病。政治候選人的健康自然是公眾關心的話題,可是過去除非有癌癥、心髒病這類威脅到生命的疾病,候選人健康上的小毛病是不會成為新聞的。巴克曼的頭疼成為媒體話題,這里面顯然有性別歧視的嫌疑。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會出面抗議的女權運動組織卻始終緘口不言。 最近兩屆總統選舉中出現了幾位令人矚目的女性候選人,包括民主黨的希拉里-克林頓與共和黨的莎拉-佩林和米歇爾-巴克曼。這三位女性候選人的個人生活--從衣服、發式、化妝、聲音、身段,到丈夫、子女、事業--被媒體挑剔的程度遠遠超過男性候選人。其中,兩位共和黨女性遭到的攻擊更多。而號稱代表婦女權益的女權組織從來沒有為她們說過話。非但如此,對佩林與巴克曼這兩位保守派,女權主義者對她們的攻擊有時候甚至可以說到了殘酷的地步。 婦女平權運動無疑是現代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一個世紀以來,西方的婦女從沒有投票權的家庭附庸成為今日與男性享有平等的政治、經濟、社會權利的公民。在今日的美國,女性的大學和研究院入學率都大大地超過了男性,許多行業中女性的收入上也開始趕上男性。參政的女性人數越來越多,女性參議員、眾議員、州長已經屢見不鮮。 但是女權主義運動在急劇的社會變化面前似乎卻是裹足不前,其基本理論與訴求似乎還停留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女權運動宣稱女性永遠處在受壓迫的“第二性”的地位,傳統的生活方式與家庭價值是禁錮女性的枷鎖,推崇傳統價值的人無論其性別被視為女性的敵人。在那些最激進的女權主義者看來,婦女除了與壓迫她們的男性對抗之外別無選擇。 然而,這種激進的立場也使得女權主義運動近年來對婦女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女性日漸缺乏吸引力。在法律上的男女平權已經基本實現的今天,生活方式的選擇權對人們是否幸福更加重要。有人選擇當單身職業婦女,有人更願意留在家里相夫教子,也有人希望魚與熊掌兼得。無論是否贊同她們的政治觀點,不可否認佩林與巴克曼是在家庭與事業兩方面都非常成功的女性。她們的故事,體現了美國婦女平權運動一個世紀以來的成功,也意味著原來意義上的女權主義運動的終結。 如果女權運動不能在今日的社會現實中找到一個新的意識形態的立足點,這個運動就會成為婦女追求幸福與自由的敵人。 《VOA》,2011-07-25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