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抗日名將:孫立人
2011/06/12 21:10:16瀏覽577|回應0|推薦1
抗日名將:孫立人

孫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撫民,號仲能,安徽廬江金牛鎮人,抗日名將。歷任國民政府師、軍長,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國民政府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中華民國總統府參軍長。

早期教育

孫立人將軍 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即今國立清華大學),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後又考入維吉尼亞軍校,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遊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即今國立政治大學),任中尉軍訓隊長。 1930年入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

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德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在孫立人的訓練下,其所屬部隊官兵教育水準、以及學科、術科和緝私方式的水準都遠高於一般部隊。由於當年孫立人任團長的第四團曾在華東射擊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孫式訓練遂逐漸嶄露頭角。

抗戰初期

1937 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參加淞滬抗戰在周家橋成功破壞日軍機械化橡皮橋,重創日軍,日軍久留米師團稱孫團為其在華遭遇戰力最強之部隊。但其實孫將軍在此次戰役中受到流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次年傷癒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財政部成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孫立人將軍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的精銳部隊之一。
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第一次中印緬作戰

1942 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于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4日,西線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一 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于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于絕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四時率部赶到巧克伯當。英緬甸軍司令史萊姆將軍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牆河地區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攻擊并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哩公路兩側之敵。18日凌晨 113團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并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 者五百余人。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胜仗,及盟軍在亞洲戰場唯一的胜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于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云麾勳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丰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

仁安羌戰后,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師掩護英聯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后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對英國人的欺騙和不忠感到不滿,拒絕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北上撤回云南的命令。

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不可行,當机立斷撤往印度,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由于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順利的打垮日軍的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阻擊和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机,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后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并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為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于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后,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第二次中印緬作戰

1942年8月,先後到達 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 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進攻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 日,新三十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

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在九州編成, 轉戰中國,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師團,與中國軍戰鬥最自信,豈料胡康河谷的中國軍隊,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使我軍損失慘重……全軍不禁為之愕然。」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 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佔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十八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 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祕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 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十八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 拱。
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共。

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鬥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十八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一雪兩年前退兵緬 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共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 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1944年10月, 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鬥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共、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共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緬甸八莫、中國 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與滇西遠征軍舉行芒友會師,作為在越南河內(時稱東京)會 師的前哨。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日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主力部隊,勝利結束第二次中緬印戰役。

孫立人將軍指揮新一軍(原新三十八師),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的戰鬥中,屢克強敵,戰功卓著,前後兩期緬北作戰﹐共斃傷日軍達11萬多人﹐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有「東方隆美爾」之譽。

1945 年7月,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是中國唯一被邀請的高級軍官。8 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將軍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並建造新一軍印緬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藍鷹部隊」。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6年3月下旬,新一軍乘美艦在秦皇 島登陸,同時孫立人被派往美國參加聯合國參謀總長會議,由於東北戰事受阻,蔣介石急電孫立人返國指揮新一軍。5月15日,新一軍在孫立人將軍指揮下,向四 平進攻,瓦解了杜聿明五個月來與共產黨東北民主聯軍林彪對峙的僵局,林彪執行毛澤東「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命令退到公主嶺,孫立人一路前進,親率新五十 師強渡遼河,攻擊公主嶺,林彪又北撤,五日內攻陷長春,隨後取回農安、德惠等戰略要地,進展順利。但在救援海城的問題上,孫立人與杜聿明發生了矛盾,孫立人沒有聽從作為長官的杜聿明的命令。6月4日,孫立人親率新五十師渡過松花江,隔日攻取了陶賴昭堡,此時距哈爾濱僅六十公里,位在哈爾濱的中共黨政軍組織 均已做好撤退準備,在孫立人即將攻進哈爾濱之時,由於中原戰場國軍不利,在馬歇爾的調停下退兵。張正隆的《雪白血紅》一書中寫道:「從當年的林彪到今天的老人,都說國民黨沒向江北推進是失算。否則,共產黨的日子將更難過。」

1947年孫立人陸續瓦解林彪五度下松花江的攻勢,德惠之役後,新五十師一四九團因堅守德惠被蔣介石賜名「中正團」,此時林彪部隊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但隨後,杜聿明屢次發電向蔣介石批評孫立人,不得已,蔣介石將他升為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虛職,暫時解除兵權,其新一軍軍長之職由黃埔出身的第50師師長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蔣介石將孫立人調離東北,任為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

此消息一傳到哈爾濱後,毛澤東開慶祝會道:「我們唯一的敵人被杜聿明趕走了,東北將是我們的天下了。」陳誠赴東北,拆散新一軍組成新一軍、新七軍、並把新一軍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黃埔系將領。並且將原本已編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訓練的原偽滿軍裁撤。使許多偽滿軍隨後加入共產黨軍隊,大大增加了共產黨在東北的實力。

孫立人離開東北時,東北局勢雖已被動但尚未惡化至不可為地步,是國民黨軍在東北唯一全身而退的將領。11月,孫立人將陸軍訓練部遷到台灣,並從新一軍調去幾百名他在稅警總團和在緬甸作戰時期的親信,一同前往台灣訓練新兵,在台灣建立新軍。

台灣時期

1949 年2月青年軍第二零一師調台灣受訓。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台灣省防衛司令,第二零一師10月在金門參加金門戰役﹐與友軍合力殲滅共軍1萬5 千多人。11月蔣中正在國民黨中央非常委員會第二分會中提議孫立人再兼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國防部亦隨之發表斯職。1950年3月,蔣中正復職總統,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之裁撤,孫接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兼國防部臺灣防衛總司令(當時陸軍總司令部與臺灣防衛總司令部址乃同一駐所)。1951年5月,晉為陸軍二級上將。

依照美國官員的記載,孫立人當時已經很清楚「反攻大陸」是不可能的;而他與台灣人及台灣兵的關係也不錯。

據若干孫立人傳記記載,當年美國確實曾對蔣介石國策和國府之腐敗極為不滿,曾構想組織「進步人士」在台建立新政權。孫立人即為被考慮的候選人之一。但史載孫雖抱怨蔣介石、陳誠、彭孟緝之領導作為,但對美國的企圖並無興趣。而美國的計畫,也很可惜的在1950年六月底朝鮮戰爭爆發後難以為繼。

孫立人致力於國軍現代化,整編撤退來台之國軍,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原行政院長郝柏村亦曾經歷孫立人興辦的軍事訓練計畫,成績甚佳。古寧頭戰役的勝利,與孫的努力有關係。防守第一線的二零一師就是經過孫的陸軍訓練司令部的訓練。但隨著孫案的爆發,孫立人的一切事蹟,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歷史刪除。

孫立人因對於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且遭情治單位密稱孫與美國有不正常聯繫,1954年6月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調任無實權之總統府參軍長。1955年6月,政府當局以孫立人將軍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訊。

對孫案之調查,由副總統陳誠為主任委員,與王寵惠、許世英、張群、何應欽、吳忠信、王雲五、黃少谷、俞大維等組成「九人委員會」,負責調查「郭廷亮匪諜案」。另外監察院也由中國國民黨籍監委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啟華、蕭一山、王枕華、余俊賢自行發動調查。陳誠的九人小組審訊郭廷亮等,得到彼等「坦承不諱」之「自首」結果。由於郭係孫立人之聯絡官,九人調查小組認為孫「未適當防範,有失查之責。」軍事法庭遂以匪諜罪判處郭廷亮無期徒刑。郭在綠島服刑,其後假釋台灣卻發生火車跳車「意外」身亡。

監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組」之調查結果與「九人小組」差異甚大。監院認為郭廷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但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系構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監院調查結果因為與「九人小組」差異過大,調查期間遭 到情治跟監,最後僅在院內會議秘密報告後即以極機密封存,不再公開。

1955年10月31日,孫將軍被正式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 中向上路一段十八號的宅邸達33年,在美國軍方的壓力下,國民黨當局以「不殺、不審、不問、不判、不抓、不關、不放」的「七不政策」之下,以軟禁代替刑 罪。孫立人平時有空種種玫瑰,並且靠家人賣「將軍花」維生,直至1988年3月20日國防部部長鄭為元來到孫立人家中,向孫立人宣佈,從即日起「恢復一切 行動、言論的自由」。

有記者採訪孫立人對「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時,孫立人反問道:「從未『反』過,何『平』之有?」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 臺中寓所,享壽90歲。

孫立人將軍逝世,參謀總長郝柏村受政府訓令,派陸軍總司令部辦理治喪事宜。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先生頒發褒揚令、蔣介石遺孀宋美齡致送花圈。喪禮由時任國防部長陳履安(原副總統兼孫案「九人小組」組長陳誠之長子)主祭,參謀本部、三軍總司令部等陸海空高級軍官皆出席。遺 體由維吉尼亞軍校代表覆蓋校旗,再由中華民國政府指派之覆旗官,許歷農、羅本立、溫哈熊、黃幸強代表國家覆蓋國旗,備極哀榮。遺體安葬東山墓園。

1998 年孫案涉案人以及家屬要求監察院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且還原真相。經監察院重行調查並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學者朱浤源進行當事人訪談和論證,證實「五人小組」認為孫案子虛烏有之結論明確。2001年一月監察院正式公告五人小組調查報告原文和結論。現全文已在網上公開供查閱。

評價

孫立人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中,具備豐富現代化作戰經驗和高度指揮能力的將領,並擁有崇高的國際聲望,是國民革命軍中與眾不同的一名將軍,也是國民革命軍當中 唯一從美國軍校畢業的高階將領。反對的意見則認為,孫立人孤高自傲,與作為國民革命軍主流的黃埔系將領格格不入,也不擅協調各方面之間的矛盾,使他在注重人脈的國民革命軍中難有大的作為。

劉宜良(江南)的《蔣經國傳》中曾提到:「孫是個非常優秀的帶兵官,但是位很壞的領袖。講人際關係,和他的同輩,幾乎沒有人可以和得來。任陸軍總司令期間,每週軍事會報,從來未準時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願意向周至柔總長敬禮,遲到能避免,因為總統已在場。」

香港 「七十年代」刊「孫立人在台兵變經過」一文,對孫立人受排擠的情況描寫如下:「孫立人氣急了,就在會議上向蔣介石報告說:海軍、空軍如何好、如何行,那麼 請總統將陸海空三軍測驗一下,比一比,看究竟那一軍好。先從我們三軍總司令考起,比文也好、比武也好、比立正稍息也好、比X+Y也好,由你們海空軍決定好 了」像這樣情形,最後還是由蔣介石打圓場。

孫立人是國民黨將領中少數能打勝仗的名將之一。他長期在補給不充足的非精銳部隊任職,無論在中緬印對日戰役,或在東北對中共的戰事等,面對各種艱苦複雜的作戰環境皆有深刻的認識與卓越的戰績,不同於嫡系的一般將領。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indeed&aid=531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