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7 08:24:43瀏覽728|回應2|推薦11 | |
不久前女兒學校舉辦了一場所謂的“Grandparents & VIP Day",邀請學生們的祖父母、外公外婆到學校接受師長們的慰勞,並趁機參觀孩子在校的學習成果。 當天,婆婆特別放下手邊的工作,一早便開車到家裏來與我們會合。到了學校,一踏進禮堂座無虛席。眼目所及之處,盡是盛裝出席、帶著相機、攝影機的銀髮阿公阿嬤們。全校師生為此大費周章,事先花時間排演特別節目。所有表演均是團隊演出,孩子們開朗、活潑的賣力演出,或全班朗誦詩篇,或對台下祖父母各發表一句親子感言,或演短劇,以各樣創意型式表達對祖父母的愛。 除了人類之外,我不知道動物裏有沒有所謂的「三代同堂」。 從小因為母親是職業婦女,一路被阿嬤帶大的我,成長歲月中對外祖母有份特別的感情。小時候是阿嬤牽著我的手走路上學、下了課準備好點心癡癡等候我回家的是阿嬤、幫我洗澡洗頭的是阿嬤、聯考時一大早叫我起床念書的也是阿嬤...。移民至美國後,每逢生活上遇到挫折打擊,想找個對象訴苦談心時,第一個想到的也是當年陪我快樂長大的外祖母。 外子的童年記憶中也有祖母陪伴的身影。小時候祖母喜歡帶他到處逛南台灣小吃攤,粗枝大葉的祖母騎著機車載他回家時,祖孫兩人摔得鼻青臉腫的情景至今難忘; 年幼頑皮的他每次闖了大禍,總有阿嬤跳出來理直氣壯地替他說情...老人家臨終前念念不忘的,也是這個寶貝長孫。 因為自己是在三代同堂中度過童年歲月,因此輪到自己當母親時,很自然的也期待兩個女兒經常能享受與祖父母間親密互動的天倫之樂。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受惠」最大最深的其實是我們夫妻兩。 自女兒出生第一天起,外公外婆及祖父母就視之為家中之寶。當時仍在職場上班的我,白天無法帶孩子。身體健朗的婆婆自告奮勇幫我照顧,細心之至連我這個做媽的都自嘆弗如。白天她把baby放在像菜籃一樣的car seat ,提進提出自家經營的旅館、買菜、參加禱告會等。逢人便誇自個兒孫女長得好,長得巧。 兩歲半時女兒一場大病。住院一個月期間,婆婆和我每天開車一個小時輪流到醫院看顧生病的女兒。體力上的透支不說,精神上的耗損更是不可言喻。在教會中擔任長老的婆婆,在社區內頗得敬重。女兒生病的消息一傳開,我們經常接到來自全美各地牧長的關懷問候及代禱而受到激勵。 女兒的康復,婆婆將其視之為上帝的恩待。她總說從大女兒身上,看到神滿溢的恩典。時時囑咐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日子的安逸與平順,而淡然了感恩之心。 另一位阿嬤,是孩子們口中能跟她們一塊兒「追趕跑跳碰」的外婆。母親幾年前自公職退休、來美長期定居後,一對孫女就是她生命的重心,與她連結英語世界的窗口。每兩周固定與一群好友在華人區聚餐的爸媽,結束餐會後就到家裏小住幾天。這段期間,喜愛下廚烹飪的母親,自然接下了廚房內所有的工作。有母親作陪的日子裏,每晚餐桌上定有讓人驚歎連連的料理佳餚,不難讓人聯想到背後那雙準備料理的手,以及事先設計食譜、採買、調理及烹調過程中那份濃濃的愛。 喜歡朗誦的小女兒,經常義不容辭的當起外婆的英文小老師。母親的英文口音,自然成為女兒屢屢開玩笑的話題。 孩子們學習如何在不失禮的情況下與長輩互動,頻密的往返之間,慢慢醞釀出親密的祖孫關係。 與孫子共享天倫的時光中,父親偶爾會語重心長地對母親說,「現在她們年紀小,還會跟我們玩。等再過幾年,恐怕都懶得理妳囉!」 我相信祖孫間情感的積累,是父母能夠傳承給孩子們的重要精神資產之一。 我的女兒何其有幸,在她們記憶的寶盒內,珍藏著祖父母及外公外婆真誠陪伴的光陰故事。 表演結束後,一雙雙小手牽著阿公阿嬤的手,領他們到各自的教室內參觀。 孩子們詳細的為爺爺奶奶及外公外婆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