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11/09 11:16:22瀏覽4868|回應73|推薦22 | |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706003.shtml 今日聯合報社論分析宋楚瑜參選的文字,其意至明,實謂宋乃權謀攪局者。 今日宋若不具任何本錢,相信管他是十組參選人出馬都沒人願意批評。宋之參選自有其左右大局能量,足以撼動藍營江山,這才有了許多社論分析。 平心而論,社論多立足於一種大局式思考:為國家社稷謀福。 問題是,如此價值觀是否隱藏了一些危險因子?是否造成一種"大局,多少罪惡假汝名行之"的遺憾? 因為民進黨執政八年政績,不論是在兩岸,經濟,外交,民生等方面皆慘不忍睹,甚至還出了台灣頭號貪汙總統,這樣的政黨令人不敢恭維,甚至懼之如蛇蠍。相比之下,馬總統至少循規蹈矩,步伐穩健,可信得多。 所以主流評論公式就出來了:在藍綠營相持,只有一組人馬能勝選情況下,為國家謀福之故,應全力支持馬英九連任才是唯一真理。 至於第三者的參選權,人民的第三選擇權,都不應破壞這個大局。 如此權衡局面用心雖然良苦,卻不那麼站得住腳。 充其量,這是一個為國家謀福祉的權謀做法,大前提對了,道理卻不大通順。 試問,人民對兩黨不滿的聲音,要靠誰來表達?靠沒沒無聞,兩三位不具知名度,毫無影響力的參選人來替我們說話? 宋楚瑜參選,其獲得的幾十萬份參選連署書,絕對代表了一群不滿的民意。即便這些民意並非所謂主流,社會也該尊重,允許其發聲,這才是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何來如此多的帽子,打壓?也許小英會因此當選,許多人大喊親痛仇快,但這才是真正的民意展現,是民主政治的勝利果實。 推崇實行民主政治,就要欣然接受它的選舉制度。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小布希贏了高爾。對許多美國人民而言,小布希簡直是個笨蛋,但是他們很快就接受了這個選舉結果。 你再不喜歡小布希,也得接受這個民主選舉制度運作後所選出來的總統。這就是成熟民主國家予世人的寶貴經驗。 帶領英國打贏二戰的邱吉爾在戰後選舉失利,人民抛棄了他,他卻說:"對政治領袖無情,是偉大民族象徵"。唯有老牌民主國家的英國領導人方能有此眼界。 尊重人民的選擇,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民主國家。 現如今媒體及某些擁馬人士對宋楚瑜口誅筆伐,無非就是想滅其於參選之前,以便使國民黨方面囊括許多所謂的含淚票,美其名為凝聚力量。 這樣的做法,權謀而無理,民主政治的核心價值已被棄於一旁。 在兩黨角力之下,雙方的候選人都被支持者視為救國的唯一,從而使其他稍具影響力的第三者,必須承受過度,甚至莫名的打壓。 如此邏輯展現了一種危險思維:在所謂謀國的大旗下,公平正義是可以被犧牲的,道理是可以不講的,非主流民意是可以不被尊重的。 這樣的邏輯在大陸,尤其是政府部門實行得很極端;在我們這兒雖輕微不少,可是我們還有名嘴式的民粹,不斷灌輸我們那些唯國是問的單一價值觀。(不論是綠營的愛台灣,藍營的愛中華民國,皆在此列。) 在大我大局之下,少數意見必須被犧牲,被整併,不可擅自出頭,不可標新立異。 這和中國某些主流傳統觀念很類似,個人必須遵守"我死則國生"的潛規則,所以我們可以輕易的為了所謂大局,而輕視個人權利,甚至動輒能以"藍營的汪精衛/綠營的吳三桂"來形容宋的參選,誅其心,毀其人,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我們的社會充斥這樣的立論,正說明這是一個還不成熟的民主社會。 若宋楚瑜應被問責,則社論真正該責問的是:你們這些連署支持宋楚瑜的選民,意欲為何? 此問荒謬麼?當然荒謬! 由此可見,在"為國為民","義正辭嚴"的面貌下,更多的只是熱過頭的胡言亂語。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