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人證明蔣介石殘暴又一章:蔣介石佯裝要反攻大陸以荼毒台灣
2015/11/25 11:05:49瀏覽982|回應0|推薦5
蔣介石佯裝要反攻大陸以奴役台灣
今日聯合報報導根據美國學者陶涵(Jay Taylor)研究,蔣介石根本沒有「反攻大陸」的打算。若此說為真,蔣介石的殘暴無人道又添新章,非常無恥下流,簡直是奴隸整個台灣供他個人王朝之用,說明如下:

一、「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作為奴役外省軍人的無恥藉口  
蔣介石來台後,以準備反攻為由限制軍人結婚,只有高級外省人可以自由繁殖交配,當兵的高級外省人可以打報告退伍外,其餘的外省軍人必須在軍中「準備反攻」。換句話說,既然不準備反攻大陸,這些軍人不過就是蔣介石用來宰制台灣的工具,蔣家可以自由繁殖枝繁葉茂開枝散葉,低階軍人卻要當蔣介石的狗奴才,陶涵(Jay Taylor)研究證明蔣介石只把高級外省人當人,把低級外省人當工具。

二、蔣介石送「黑蝙蝠」去大陸送死
既然沒有要「反攻大陸」,蔣介石派「黑蝙蝠中隊」到大陸偵查的唯一目的就是替美國搜集情報,所謂「黑蝙蝠中隊」為台灣安全犧牲是謊言,真相是蔣介石犧牲「黑蝙蝠中隊」以維持他的小朝廷。黑蝙蝠中隊前後在大陸陣亡上百人,加上在中南半島任務傷亡,殉職人數高達148人,比例約三分之二,蔣介石太殘暴了!  

三、蔣介石屠殺「反攻無望」論,白色恐怖對待雷震、專制獨裁至死 
雷震在「自由中國」雜誌,其內容被指控散佈「反攻無望」並「為匪宣傳」,更被白色恐怖對待關了十年。蔣介石既然沒有要「反攻大陸」,卻封鎖此一言論,顯然是為了愚民統治。其後又當總統當到死,根本就是把台灣當成他的「蔣介石王國」。

四、蔣介石借解放軍之手屠殺國軍
1960年,蔣介石下令成立“國光作業室”擬定反攻大陸的作戰計劃。1965年6月24日左營桃子園外海實施模擬登陸演習,數十人殉職。8月6日,海軍劍門、章江軍艦執行海嘯一號任務遭大陸魚雷艇伏擊沉沒,殉難官兵近200人,11月14日,海軍永字號在烏坵被解放軍擊沉。蔣介石既然沒有要「反攻大陸」,卻不斷派軍人進行演習與作戰,這不是借解放軍之手屠殺國軍嗎?

五、蔣介石縱放白團日軍戰犯
蔣介石招攬白團,據稱是為了「反攻大陸」,郝柏村還曾寫文談到此事,並以胡宗南在課堂上的態度表示其謙恭(see 胡說黃埔精神,郝會鬼扯!),蔣介石既然沒有要「反攻大陸」,又拉白團來台授課如何反攻,這不是圖利日軍戰犯嗎?由此可看出蔣介石當年抗戰的「決心」十分可疑。  

若美國學者陶涵(Jay Taylor)研究蔣介石根本沒有「反攻大陸」的打算為真,因蔣介石偽裝「反攻大陸」而死的軍人、還有被傷害的台灣民主與人民,都證明了蔣介石罪大惡極。

陶涵(Jay Taylor)說蔣介石「是傑出的大戰略家,深謀遠慮,在與列強周旋時為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在對內維護中華文化與道統時,往往不擇手段。」,這未免太美化他。蔣介石犧牲台灣民主、軍民的生命與自由以維持他個人統治,這才是陶涵(Jay Taylor)解讀「蔣介石日記」「蔣介石無意反攻大陸」反映出的現象。

Blackjack 2015/11/25

Link:
蔣介石的歷史地位還沒到谷底呢
白團與蔣介石的民族大義
蔣介石父子核武大夢興亡錄
蔣介石的歷史悲劇
饒恕蔣介石,就是否定納粹與南京大屠殺
蔣介石是獨裁者、屠夫兼二二八元兇大審判?-蔣友柏的高貴與蔣孝嚴的悲哀
從沒收陳水扁到沒收蔣介石家族財產



哈佛研究員談蔣介石:佯裝要反攻大陸以穩台灣內政

2015-11-25 03:10世界日報 記者洪群超/紐約報導

分享作為透過新史料「蔣介石日記」研究蔣介石的第一位西方學者,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陶涵(Jay Taylor)指出,蔣介石是傑出的大戰略家,深謀遠慮,在與列強周旋時為維護中國國家利益,在對內維護中華文化與道統時,往往不擇手段。陶涵認為蔣介石在遷台不久就放棄「光復大陸」的計畫,準備在台灣生根,但一直佯裝要反攻大陸,來穩定內政,且作為同美國交涉的籌碼。
陶涵作為美國外交官曾派駐台北,在美中建交後又任職北京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後專任美國國務院情報處副處長,目前是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兼有外交家實務和中國通的學術底蘊,是研究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的權威,也是最早開始研究蔣介石日記的西方學者。

在23日「世界歷史中的孫中山、蔣中正與宋美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陶涵指出,根據新公布的蔣介石日記及檔案資料,都佐證蔣介石眼光宏大,是深謀遠慮的大戰略家,超過同時代的大國領袖。

「蔣介石一生不易,以不強的實力,與蘇俄、日本、中共和美國等強大對手交鋒」。陶涵指出,不論是抗戰時期下令黃河決堤以對抗日軍,還是戰敗遷台後建立起警察國家,蔣介石都是以守衛國家利益,從大戰略考慮而作出的「非做不可」的決定。陶涵認為,蔣介石作為基督徒,盡畢生之力守護中國傳統儒道,是毋容置疑的「愛國者」,但為保護中國的國家尊嚴與利益,也不惜採用殘忍手段,以國民慘重傷亡做代價。

陶涵指出,蔣介石戰略眼光高瞻遠矚,以國家大業為重,比如明知請蘇聯紅軍相助,可能導致中共坐大,但為了抗日這一首要目標,仍做出該後患無窮的決定;而蔣介石對國際局勢的前瞻,也高於同時代的大國領袖如羅斯福、邱吉爾等,對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等成功預判,連對蔣介石多有抨擊的「親共」國務院顧問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當年就此也不吝讚許。

陶涵也重申其認為蔣介石和周恩來之間有「密使」直通的觀點,指出在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破冰訪中、美中建交之前多年,周恩來便透過在香港的代表,提前告知蔣介石美國和中共之間的秘密互動和恢復建交準備。蔣介石也在美台斷交之前,著手穩定台灣社會,減少與美國斷交帶來的動盪衝擊。

陶涵指出,蔣介石在抗戰勝利,接收台灣後,第一件事便是在台灣發行新貨幣,同時切斷台灣與大陸的經濟、交通等聯繫,在1946年內戰剛爆發時,便著手準備若戰敗遷台的準備。部署撤退至台也是一個大戰略,陶涵認為,蔣介石當時的計畫便沒有想過重回大陸。陶涵指出,蔣介石在1953年時,便清晰認識到將在台灣待一輩子,光復大陸沒希望,並對美國屢屢擔憂其軍事進攻大陸感到不悅,認為美方不理解其「反攻大陸」的姿態僅是為穩定內政,維持一種「希望」,但總是「對牛彈琴」,最終直接告訴美方「別擔心,我沒有能力去攻擊大陸」。

而對未來兩岸關係,陶涵表示樂觀,認為若民進黨執政,北京會先致力讓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隨後透過簽訂漁業、產業等更多經濟交流相關小型協議,大概「用30年左右時間」,從下往上,來逐步推動兩岸更大框架上的正式協定,美國、中國和台灣的三方關係仍會保持穩定發展。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