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陸生千萬別來台:中研院汪宏倫認為台灣人最大問題是怨恨心太重,覺得自己被欺壓,因此會找機會報復攻擊中國人
2022/08/05 13:42:04瀏覽1328|回應2|推薦9

台灣的大學因為少子化陸續仆街,又開始希望陸生來救窮救急,但六年前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研究指出台灣人最大問題是怨恨心太重,覺得自己被欺壓,因此會找機會報復、攻擊中國人!之前陸生死亡更引起PTT狂歡,我認為學者們應該鼓吹兩岸斷絕往來,免得越交流越仇恨,以下介紹相關新聞:

圖片說明:民進黨政府監委賴鼎銘還在當世新校長時,非常熱愛陸生,卸任後痛批「中生承諾書」,但被游梓翔狠狠打臉:“賴鼎銘在任時也曾簽署過類似承諾書,直呼「是不是過去校務繁重他忘記了?」”,兩年前,賴鼎銘就變身為監察委員了。

1. 2022-08-04 23:05 聯合報/ 記者許維寧/台北即時報導「兩岸急凍陸生數暴跌近9成 學者籲平等對待重啟交流」:

這篇報導主旨就是:陸生有助於兩岸互相了解,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表示,過去陸生對私立大學而言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陸生新生不來,粗估一年短少五千萬以上學雜費收入。若不論學校收益,陸生只要來過都對台灣抱持高度好評,之後返回大陸對台灣則具有非常正面的宣傳,失去了陸生,兩岸也失去了互相理解的管道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則形容,兩岸學生交流形同不對稱,台生可到大陸,陸生卻已不能來台,其實是讓大陸民眾失去了解台灣的管道。

2. 2016-11-21 21:28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當陸生來台 天然統遇上天然獨...敵意不減反增」

這是近六年前的報導,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除了認為「把陸生當解決高教危機工具 極不當」,也特別提到台灣文化的特質:

「台灣人最大問題是怨恨心太重,覺得自己被欺壓,因此會找機會報復、攻擊中國人。」

3. 2017-07-10 10:34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浪費台灣電、支那人藥物濫用」連死者都被酸 陸生不敢碰PTT

這則報導我之前討論過,台大機械所徐姓陸生被人發現陳屍宿舍,警方發現時已身亡三天,研判應是身體不適暴斃。新聞一出,PTT留言,「浪費台灣的電」、「不夠螂性,真沒競爭力」、「大半支那人都藥物濫用」等,充分展現台灣文化的本質仇恨


這些我都討論N次了,事實是兩岸越交流越仇恨,最後我舉個進入蔡英文政府當監察委員的賴鼎銘為例。

賴鼎銘還在當世新校長時,非常熱愛陸生,曾說「我們非常肯定陸生」,賴鼎銘還在「取消陸生歧視、建立友善環境」座談會說,「三限六不」有很多歧視條款,賴鼎銘還投書聯合報質疑「民進黨其實不應該害怕與大陸的交流」,大概是編輯下了個「陸生 民進黨最好試金石」,看了我都要吐了。

因為,人是會變的。

賴鼎銘當校長時,愛陸生的談話肉麻兮兮,卸任後,痛批課程內容不提及一中一台等政治議題「中生承諾書」是「讓大學誠信與風骨淪喪」,結果被游梓翔狠狠打臉:

“賴鼎銘在任時也曾簽署過類似承諾書,直呼「是不是過去校務繁重他忘記了?」”

我的看法是,人會因為很多原因改變,賴鼎銘當校長就說陸生好,卸任校長後批「中生承諾書」,蔡英文看見他的「誠信與風骨」,於是被提名為監察委員!

我真的不想看到這樣的人從大學跑去監察院弄,如果沒有陸生,所有台灣人的「誠信與風骨」不就再也不必接受考驗了,不是嘛?

Blackjack 2022/8/4

兩岸急凍陸生數暴跌近9成 學者籲平等對待重啟交流

2022-08-04 23:05 聯合報/ 記者

許維寧

/台北即時報導

陸生當年來台後多對台灣抱持正面好評,學者多認為,陸生是促成兩岸互相理解的管道。圖為2011年台大首屆陸生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生當年來台後多對台灣抱持正面好評,學者多認為,陸生是促成兩岸互相理解的管道。圖為2011年台大首屆陸生合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公告110學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統計,境外生總人數9萬2963人,較疫情衝擊的109學年稍回升2.3%。另根據教育部十年統計,陸生過去均為境外生最大生源,但近年受政治局勢影響陸續走下坡,更受大陸教育部禁令影響人數驟減,110學年僅剩4293人。學者呼籲,應盡快讓雙邊學生重啟交流,不要失去兩岸互相理解的管道。

根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仍受疫情影響,大專校院境外生較109學年僅略回升2.3%。境外生人數9萬2963人,較109學年略增2074人。

若綜觀十年統計和境外生生源,當年隨陸生三法通過開放來台就學,101學年陸生數目1萬7454人,往後五個學年持續走高,均為境外生最大來源。105學年陸生數達最高峰4萬1981人,幾佔境外生總數三分之一,相當於三個境外生中就有一名陸生。

之後受兩岸關係和政治局勢影響,陸生數於106學年下降,109學年受大陸教育部禁令衝擊,僅開放已在台就學的陸生繼續升學,陸生數大減剩下6033人,也退至境外生生源第五位,110學年更只剩下4293人,人數相較高峰時期少了近九成。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表示,過去陸生對私立大學而言是很重要的收入來源,陸生新生不來,粗估一年短少五千萬以上學雜費收入。若不論學校收益,陸生只要來過都對台灣抱持高度好評,之後返回大陸對台灣則具有非常正面的宣傳,失去了陸生,兩岸也失去了互相理解的管道。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則形容,兩岸學生交流形同不對稱,台生可到大陸,陸生卻已不能來台,其實是讓大陸民眾失去了解台灣的管道。

左正東建議,政府應嘗試和大陸協商,台灣可以從改善陸生待遇著手,如開放陸生擔任大學研究助理、開放陸生納健保,一般外籍生有的權益陸生也應平等視之,在未來配套上保障陸生權益,才能嘗試讓台、陸雙邊學生交流重啟。

十年間外交政策陸續轉變,陸生數雖走低,但107學年起隨新南向政策上路印尼、越南生來台數目增,加上華人數目眾多的馬來西亞,陸續成為境外生四大生源國。110學年境外生最大生源分別為越南、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落至第六。

「浪費台灣電、支那人藥物濫用」連死者都被酸 陸生不敢碰PTT

2017-07-10 10:34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台大機械所徐姓陸生日前被人發現陳屍宿舍,警方發現時已身亡三天,研判應是身體不適暴斃。新聞一出,PTT酸民相繼留言。陸生說,陸生長期PTT被霸凌,PTT太酸,一到台灣就知道「不能碰」。 圖/PTT

台大機械所徐姓陸生日前被人發現陳屍宿舍,警方發現時已身亡三天,研判應是身體不適暴斃。新聞一出,PTT酸民相繼留言,「浪費台灣的電」、「不夠螂性,真沒競爭力」、「大半支那人都藥物濫用」,不少人更拿最近流行的「習包子」嘲諷。有陸生感嘆,根本不敢看PTT,「統獨議題難道重要到連對生命的基本尊重都要丟掉嗎?」

有陸生說,陸生長期PTT被霸凌,PTT太酸,一到台灣就知道「不能碰」,有陸生剛到台灣想申請帳號,還被台灣同學阻止,說是為了他的「心理健康」著想;還有陸生申請帳號,只是為了想看看別人怎麼罵自己,看久就麻痺了。

鄉民連往生的陸生都不放過,對此台大政治所陸生余澤霖說,他有一種無法描述的失落感,不論討論多少議題,說服了多少人,依然無法改變「民意」對陸生的偏見。

在徐姓陸生過世當下,余澤霖看到網友喋喋不休的仇恨言論,「我不敢看PTT,不敢看媒體報導下面的評論。在這個當下,統獨議題就重要到連你對生命的基本尊重都要丟掉嗎?」

「我們還要在這樣的對抗中彼此捅對方多久?」余澤霖說,台灣社會面對陸生議題,從未冷靜下來好好對話,甚至當一條年輕生命消逝時,還在偏見和仇視中繼續厭惡著對方。

世新大學新聞所陸生施沈暉說,其實每次有關陸生的新聞下面都是類似這樣的言論,一開始覺得生氣,後來也習慣了。其實酸民哪裡都有,陸生還會被大陸網友酸「腦有病的才去台灣念書!」

一片酸言之下,也有鄉民發出正義之聲。徐姓陸生的學弟、台大機械所陳姓學生說,如果是平常,他可能也跟大家一樣推個支那人、習包子的推文,但他認識的學長,從大連理工大學升上台大機械所,是個很熱情、幽默健談、涉獵廣泛的人,「感覺得出來他很喜歡台灣」,逢台灣人必問關於台灣的政治、文化、風景、美食,他特別讚頌台灣的民主制度,也希望中國有一天能享受這樣的民主。

台大學務長陳聰富表示,PTT發言者沒人知道他們是誰,校方會對徐姓陸生的研究室同學提供心理和悲傷輔導,也提醒老師,若發現學生幾天沒出現,要盡快通報宿舍管理員。

陸生﹒台大﹒PTT

當陸生來台 天然統遇上天然獨...敵意不減反增

2016-11-21 21:28聯合報 記者何定照╱即時報導

外界一般認為陸生來台可促進兩岸交流,但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研究發現,許多陸生來台後對台灣的敵意或反感不減反增,原因可歸納為兩岸制度、認知框架及「情感結構」差異所造成。他認為,儘管外在制度難以改變,但屬於內在的認知框架和情感結構有可能改變,「兩岸人民若願意在想法上『重開機/重灌系統』,應能為兩岸和解帶來新效應」。

汪宏倫和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張可前年起訪談24位以碩士生為主的陸生學位生,寫成《「RIP,426」:解析「大陸地區旅台學位生」的國族經驗》,年中初步發表。他發現,陸生來台前大都對台灣有憧憬、對中共政權不滿,但來台後國族經驗同時產生推力與拉力,推力將陸生推得離台灣更遠,拉力則拉得與台灣近些,大多陸生最後是被推得更遠。

*在台經驗 讓鴿派陸生變鷹派

汪宏倫歸納,經過在台國族經驗的陸生,大致可分為三類:A類是原本沒那麼認同中國的,變成具強烈中國認同,占比例滿高。這類陸生經過在台遭歧視,認為「來台前,台灣是民主基地;來台後,台灣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我們反共才來台,但來台後被推往共產黨」;「在台經驗,讓鴿派也會變鷹派」。

*挺台陸生 在陸生中變異類

B類是本來對民主、中華民國有所想像,將此希望寄託於台灣,雖在來台後幻滅,但仍肯定且嚮往民主自由體制。汪宏倫指出,B相對A類雖不那麼支持中共體制,但對想作為獨立政治實體存在的台灣反感仍增強,或更不同情甚至討厭。許多陸生則常在A、B類遊走。

汪宏倫指出,至於在陸生比例最少的C類,是能深入台灣人想法,甚至相對積極幫忙提倡台灣作為獨立政治實體存在者,但人數真的非常少,裡面政治光譜也有差異。令人感慨的是,這些人往往和陸生群體相處得比較沒那麼好,甚至可說是異類。

*當台灣本土化 碰上大陸愛國主義...

分析對陸生的推力,汪宏倫表示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制度。他指出,兩岸不同的國族制度,培養出兩種不同的「國民」,對國族的象徵符號、歷史記憶乃至對當下現實的理解,都有巨大分歧。當台灣接受本土化與民主化洗禮的「天然獨」世代,碰上接受中國愛國主義教育長大、80後與90後的陸生「天然統」世代,當然相互衝突。

此外,台灣對陸生也有制度性的排除,例如三限六不,以及由於兩岸特殊體制,陸生在台很難被歸類,既非本國人、也非外國人。汪宏倫表示,這些都讓陸生來台後,對台灣民主自由的評價有所變化,覺得這些民主自由「談到陸生都變了樣」。

*認知框架不同 影響彼此了解

汪宏倫指出,第二個層次「認知框架」,也對陸生造成推力。在他研究中,他將此框架定義成「戰爭之框」,即過去戰爭遺緒塑造兩岸人們看待彼此的框架;然而這一方框架是「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是「台灣/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當然無法相容。

如此「戰爭之框」形塑兩岸許多人的看法,汪宏倫指出,台灣會將對方視為敵國,造成對陸生的敵意與制度排除;多數陸生則相信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與現實主義,認為兩岸終需一戰。

*當國共內戰觀點 碰上台灣獨立...

他說,大陸來看未完成的國共內戰,會認為是中國內政問題,這也影響他們用武力解放台灣的看法。就大陸歷史觀點,會覺得建國就得付出代價,「若為國家你都不願意打一仗,這算甚麼獨立?」汪宏倫指出,這種「槍桿子出政權」的看法,在大陸人心中根深蒂固;中國從90年代後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更讓年輕人受到愛國主義論述強烈影響,少有自我反思。

在汪宏倫分析中,最後一個造成推力的層次,也可能是最核心的,是「情感結構」。汪宏倫指出,台灣人由於長期被中國打壓,很容易發洩到陸生身上;陸生滿懷憧憬來台,卻常成為台灣人發洩怨恨與報復衝動的對象,但大部分陸生不認為自己虧欠台灣什麼,更不覺得自己做錯什麼,無法接受台灣人民的敵意與怒氣,這也加深了彼此嫌隙與惡感。

汪宏倫表示,除了少部分例外,大部分陸生對於北京打壓台灣帶給本地人/本地生的切膚之痛,缺乏「感同身受」的同情式理解。即使有些陸生比較能夠體察局勢,理解這種怒氣的來源,仍會覺得自己是「代國受過」,是無辜的替罪羔羊。以上這些國族經驗終形成某種「台灣效應」,分化出不同類型的陸生。

*520後 大陸仇台情緒上揚

在五二○後,汪宏倫也發現,大陸對台灣的情緒不大一樣。他表示,七月他曾赴上海一趟,聽到一些陸生說過去台灣因為是馬英九執政,要留點面子;「現在要打就趕快打,不用客氣」。他憂心,這種仇台情緒在大陸開始冒出來,對台灣、大陸關係很不利。

日前蔡英文宣布陸生可納健保,汪宏倫表示,這類制度性改善事宜,雖能讓陸生相對剝奪感減少,但兩岸的認知框架及情感結構的差異仍然存在,短期內恐仍難改變。

汪宏倫舉例,兩岸政治體制差太多,台灣人對政治比較有感覺,覺得透過選票等可改變現狀;陸生則有其思考慣性,覺得自己不可能影響或改變北京政策,很少去想能否從改變政治體制做起。這也造成很多陸生對北京打壓台灣缺乏認知,沒法對台灣從奧運等國際場合吃癟的經驗感同身受,只會怪台灣人碰到陸生就是兩套標準。

*兩岸人民 都須重新開機

汪宏倫認為,如果可以試著加深陸生民主素養,讓他們歸零思考、「重新開機」,或許能讓兩岸民眾想得更接近。像類型C的學生,來台就有翻天覆地的改變,發現自己受的黨國教育都有問題,因此才對包括台灣、西藏等問題等重新思考,但這得把原先的認知框架成見丟掉,不易做到。

台灣也需要重開機。汪宏倫認為,台灣人最大問題是怨恨心太重,覺得自己被欺壓,因此會找機會報復、攻擊中國人。他強調,台灣人必須要超越心中的怨恨,擺脫小國被強國欺負的心態,「若陷在此心態,會永遠無法理性,只會一直製造怨恨;台灣若要找未來出路,必須先超越悲情。」只可惜過去雖也有人呼籲台灣應走出這種怨恨,但反應不是很正面,被質疑「對敵人仁慈幹嘛」。

*把陸生當解決高教危機工具 極不當

汪宏倫坦言,若兩岸現有框架與互動模式維持不變,可能彼此越交流、越怨恨。對於未來陸生政策,他認為重要關鍵在於台灣究竟如何定位及對待陸生。如果僅是期待陸生來解決台灣高教危機,就非常不恰當,如此陸生會強烈覺得自己被工具化,只是要被賺錢,這樣當然無益改善兩岸關係。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上大人-馬思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待外人
2022/08/06 01:39
在港公司工作時﹐都會有數位白人僱員﹐大家開會時必定會"轉台"﹐大家以英語討論﹐只等他離開時又轉回廣東話﹐這是基本的尊重。不會搞這些下作的行為的。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22-08-06 06:57 回覆:

我認為這應該是職場上香港人對人有基本的尊重,在很多地方上,「自己人」用「自己話」公然講自己才懂的家鄉話好像是一種常態,前幾天我才看到一對日本人採訪一對中國夫妻,妻子不懂日語,日本人講了日語跟丈夫講話,因為那些話對妻子來說可能有點冒犯

在美劇中,非白人在白人面前互相溝通,也會使用非英語,例如墨西哥裔的人會刻意使用西班牙話,但其實他們是會講英語的,結果警察還刻意要求他們講話就必須講英語,因為有時被捕的人已經把母語當成暗號。

明明會講卻刻意講不同語言,大概就是不要在場的人聽懂,當然有些也是表示親切,前述那位馬來西亞僑生與澳門僑生某次笑著講起廣東話,我們也都聽不懂


上大人-馬思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人極度防範外來人
2022/08/05 22:25

我的經驗﹐僑生時很少本地生會認真聊天或交友﹐都是聚在一堆當你隱形。後在桃園區工作﹐當地市場說客家話的一個價﹑台灣話的又一個價﹐國語的最貴。

和台人交易﹐他們都先用台語互談﹐說你怎樣好騙﹐當你是白目一樣。這種民族﹐真要填海。

blackjack(blackjack) 於 2022-08-05 22:48 回覆:

我遇過馬來西亞與澳門的僑生,馬來西亞那位超認真,不是去圖書館就是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澳門的比較的跟大家打成一片

我在某個工程的經驗,他們用客家話講壞話,我沒有全聽懂,但也不是完全聽不懂,但我臉上沒有表情

其實很多地方都這樣,不是欺生就是自己人搞小圈圈,圈外人被排斥是人類的天性,聖經中巴別塔Tower of Babel的故事就具體而微展現這種情況,語言的不同可以分裂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