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27 11:13:38瀏覽1597|回應4|推薦14 | |
英國去年新冠肺炎爆發時,首相強生政策原為讓民眾染病繼而取得群體免疫,被臺灣譏佛系,強生還說「更多家庭可能會失去他們的摯愛」,直到他也染病後才大變,有疫苗後更給老年人及染病後死亡率高的族群先打!到今天為止,根據JHU CSSE COVID-19 Data及wiki到6月24日的資料,其死亡人數12.8萬,病例總數470萬,死亡率約2.7%。被臺灣稱為「佛系防疫」的英國確診死亡率如此,那臺灣呢? 根據臺灣六月26日的資料,共有14545確診、623人死亡、治癒9650人,死亡率4.28%,而且超過六十歲死亡佔九成? 答案很簡單,正如楊元傑博士後研究員、林映彤助理教授、嚴如玉副教授「面對疫苗配正義與專家信任問題,台灣該怎麼做會更好?」一文指出,「英國在新冠肺炎疫苗的最新分配指引上,便是以最小化死亡率為考量,優先分配給年長族群以及染病後死亡率高的族群(例如肥胖者)」,臺灣打疫苗除了醫護人員優先外,在第二類第七類安插極多身壯力強且薪水完全不受疫情影響的公務員及國營企業員工,甚至連軍工產業如漢翔也可以分一杯羹爽打疫苗。民進黨政府這樣搞之外,國民黨台中市長盧秀燕也給一萬三千鄰長打疫苗,這些政客防疫模式就是與政府關係越緊密的人先打疫苗,完全跟英國人考慮「以最小化死亡率為考量,優先分配給年長族群以及染病後死亡率高的族群(例如肥胖者)」背道而馳。 換句話說,如果英國真的是「佛系防疫」,那也是「我佛慈悲」式悲憐眾生的防疫,在英國首相強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親自示範染疫後,瞭解到年輕人可以感染後輕症乃至無症狀就自然痊癒,但像他一樣的人反而是高危險群,所以他除了年長族群先打疫苗外,染病後死亡率高的族群(例如肥胖者)也打疫苗。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強生的BMI高達36,一度住進加護病房死裡逃生的強生原本痛批「糖稅 」(sugar tax)是「邪惡稅」(sin tax),染疫後重生的他可能的選項,是擴大實施英國的「糖稅」。 我過去曾談過珍珠奶茶攻佔日本:台灣該課徵糖稅了,指出匈牙利早在2011年針對含糖飲品徵收糖稅、墨西哥在2013年實施糖稅、馬來西亞2019年7月初針對含糖飲品徵稅,法國、英國、比利時研究均指出飲用含糖飲品與癌症的風險、糖尿病有正相關,但臺灣政府對糖稅毫無興趣。 臺灣政府不只對糖稅毫無興趣,對新冠肺炎「最小化死亡率」也完全沒有興趣,這從新冠確診患者六十歲以上死亡佔九成後,臺灣政府的打疫苗順位始終把政府官員放在第二類,75歲以上者放在六類、65至74歲者放在八類。 當一個政府不在乎人民,小至糖稅,大至疫苗施打順位,都不會考慮哪一種政策能「最小化死亡率」,這也是臺灣新冠肺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了。 最後補充,這不完全該歸責於政府,因為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各個單位也不斷向疫情指揮中心遊說把自己「放進第七類」。這也就是說,臺灣民主與臺灣文化教育下的臺灣人也「同樣不在乎」第八類65至74歲者或更後面的身心障礙者、染病後死亡率高的族群的「死活」。 所以我才會不斷強調這是臺灣民主與臺灣文化的殘暴,臺灣的決策者也完全欠缺倫理概念,既與「救最多條性命save the most lives」、「生命週期原則life cycle principle」、以及「投資回報原則the investment refinement」不相干,也與「人人平等,照顧擁有最少者,以及總體利益最大化。它可以作為一個框架,在其基礎之上制定執行細則,做到盡可能公正合理地分配稀缺醫療資源」的大原則一點關係也沒有。 政府與人民唯一的標準就是「與政府關係越好、利益團體力量越強大」,就先打疫苗。 這就是臺灣!This is Taiwan! Blackjack 2021/6/26 染疫後的改變? 英相強生可能改挺「糖稅」抗肥胖 2020-07-05 00:21 經濟日報 /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英國首相強生(右)和衛生大臣韓考克(左)2019年一同參訪一家醫院時的檔案照。 美聯社今年3月下旬,英國胖胖的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和瘦瘦的衛生部長韓考克(Matt Hancock),都檢測出感染新冠肺炎。韓考克症狀較輕,一周後就返回辦公;強生則一度住進加護病房,所幸最後死裡逃生。 怎麼差別這麼大?彭博資訊報導指出,強生遭遇此劫後,認為體重過重是導致他染疫後病情較嚴重的一大因素。愈來愈多證據也支持這種看法。一項對1.7萬名新冠肺炎住院病患所做的調查報告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30(被視為肥胖)的患者,死亡風險比非肥胖患者高出33%。根據英國媒體報導,強生的BMI高達36。 強生以自由意志論者自居,曾抨擊「糖稅 」(sugar tax),反對對生產不健康點心和含糖飲料的廠商課徵這種「邪惡稅」(sin tax)。但新冠病毒改變他的想法。英國食品工業可能得有心理準備。 依照文化刻板印象,不少人認為肥胖者的問題純粹出在規律運動、節制飲食方面的意志不堅,無法持之以恆,而未考量到環境、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複雜因素。 強生顯然也曾被這種刻板印象影響。他在2004年一篇報紙專欄上批評,如果某人肥胖,那是他們「自己肥大的錯」。強生上周對他當年表達的這種觀點感到尷尬。 在競逐英國保守黨黨魁時,強生曾信誓旦旦要終結「保母國家」持續擾民,並撤銷「邪惡稅」;但如今,強生似乎與他昔日的觀點漸行漸遠。英國政府尚未明確表明會如何行動,正考慮一系列更積極介入的措施。 其中一個可能的選項,是擴大實施英國的「糖稅」。儘管英國目前對軟性飲料課的稅有限,但訂有太多的豁免情況。新的干預無疑會引來食品工業的抗議,但強生的支持將強化其政治「重量」以及「肌力」。 ***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 英國首相強生也中鏢 2020-03-27 19:20 聯合報 / 記者李京倫/即時報導 英國首相強生27日在推特上證實,自己確診新冠肺炎。 強生寫道:「過去24小時內,我有輕微症狀,接受新冠肺炎檢測結果為陽性。我現在自我隔離,但將繼續透過視訊會議率領政府抗疫。我們會一起擊敗疫情。」 *** 英大膽防疫策略 讓6成人口染病以達群體免疫 2020-03-14 13:26 中央社 / 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的目標是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防疫政策。 路透社 英國的目標是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防疫政策。 路透社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進入大流行,考驗各國防疫作為。英國首相強生政府雖未明講,卻打算採取放任民眾染病、繼而普遍取得免疫的防疫政策。 英國的目標是達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防疫政策,意即讓國內達到一定程度的染病人口,從而獲得對新型冠狀病毒免疫,然後就不會再傳染給其他未染病的人。期程是趕在下次冬季來臨前,利用夏天這幾個月達到目標。 反正遏止不了 索性靠染病生出免疫 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9日說:「你辦不到且不應去做的,就是想徹底壓制疫情。若只想全力壓制,後果就是年底疫情捲土重來,屆時正是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最吃緊的冬季,然後就會以麻煩不斷告終。」 英國政府「行為洞察團隊」(BehavioralInsights Team)負責人、同時也是政府防疫委員會成員的郝普恩(David Halpern)表示,這項計畫是要建立起一定等級的社區免疫,如此一來,染病風險最高的族群就能獲得保障。 強生(Boris Johnson)昨天向英國民眾示警,可能還有很多家庭會失去他們摯愛的親友。 英國「衛報」指出,政府看似已放棄遏阻疫情,改採一種連某些專家都覺得過於大膽的防疫手段。 群體免疫的原理是靠接種疫苗獲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通常是用來對付麻疹這類疾病,當大部分孩童都接種過疫苗,其他人染病的情況就會減少。 然而,利用這種方法因應尚無疫苗的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這還是第一次,不免讓人憂心。 建立群體免疫 得全英6到7成人口先染病 瓦倫斯表示,要想達成群體免疫,英國需要約60%甚至70%的民眾染病且痊癒後獲得免疫力。 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新興傳染病學教授希柏德(Martin Hibberd)說:「制定一套計畫,先假設很大比例的人口會染病,還期望他們痊癒並獲得免疫力,我真擔心這可能不是最佳之道。」 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小兒科醫師柯斯蒂羅(Anthony Costello)表示,英國打算採行群體免疫的做法,與其他國家大相逕庭,也有悖於世衛組織的建議,即追蹤所有病例。 「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癒後真會產生強大的群體免疫嗎?還是會像流感一樣,年年都冒出新病毒株,得不斷接種疫苗?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反應,我們還有太多要學。」 他說,比起群體免疫,疫苗才是安全得多的正辦。 *** 英輕症返家休息就好 張上淳:醫療無法承擔才出此下次 2020-03-14 14:55 聯合報 / 記者陳雨鑫、陳婕翎、羅真、葉冠妤/台北即時報導 國際疫情升溫,英國宣布輕症患者,應該於在家中休息七天,可透過自體免疫力自癒,被問及我國是否比照辦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若是醫療已經無法承擔治療,才有可能啟動這類的模式,不過我國醫療現在並沒有「無法承擔治療」還可以完整承擔,因此不會這樣做。 張上淳表示,從過去50多例確診案例中,無論是輕症、重症等,都會產生抗體,但是讓輕症的人自己回家復原,指揮官稍早也有提到這是國家醫療量能無法承擔的情況下才採取這樣作為,現階段我們還是可以承擔,因此暫時不會有此作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補充表示,沒有人可以保證,輕症患者染疫後百分之百不會變成重症,若是有人可以保證輕症不會變成重症,只要自主休息就能復原,英國的模式也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但是,現在沒有任何的科學可以做一評估,染病十天或廿天會自己自癒,相信未來科學會愈來愈進步,公衛需要更多的醫療研究,來支持防疫措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