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21 22:30:33瀏覽2237|回應2|推薦15 | |
中研院研究員劉紹華從好心肝診所特權疫苗事件談結構性暴力,說臺灣係「與政府關係相近者」先打疫苗,並指臺灣打疫苗精神與世界「背道而馳」,當我看到尼泊爾買中國疫苗為給六十歲以上先打,臺灣民主的殘暴無疑是舉世第一。 劉紹華當我們討論「誰先打疫苗」時,必須先正視結構性暴力係6月14日發表,我2020/10/19寫下緩打疫苗之亂,應該把長照人員納入優先施打範圍、今年6月2日寫下COVID-19 & The Purge:新冠肺炎國定殺戮!臺灣政府藐視長照老殘的大屠殺與謀殺,5月25日看到當臺北市民確診還要在家裡等待時,林亮君助理吳崢快篩陽性卻能立刻送凱撒飯店,寫下covid-19證明臺灣不平等:黃珊珊說五六十快篩陽性民眾還在等,市議員林亮君助理吳崢快篩陽性卻立刻送凱撒飯店,6月8日寫下臺灣政府不把長照與安養院、遊民放在covid-19疫苗施打順位第一位的根本原因:臺灣仇恨弱勢,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因為美國醫生Justin Yang在FB 上表示美國「竟」以醫療人員與長照機構、遊民先打疫苗,之後是高齡長者,並且以「查到一個陽性老人的時候,那個長照機構基本上就完了」警告臺灣,到那時,我才發現「臺灣民主竟然如此殘暴」! 換句話說,當時我還沒注意到劉紹華所言「結構性暴力」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9月14日提出的「價值考量框架指引」(values framework)。而根據劉紹華當我們討論「誰先打疫苗」時,必須先正視結構性暴力,其講解如下: "所謂「結構性暴力」(Structural Violence)是1990年代以來國際學者在研究重大傳染病危機、貧病與多重疾病交互並存的常態、嚴峻的社會不平等、失能的社會政策等重要議題時,經常討論的概念。其大意是指一種不易被覺知辨識、卻廣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暴力形式。這種暴力形式隱含在制度結構與政策實作之中,其中,不平等的權力關係和資源可近性,是最常為學者研究的結構性暴力體現形式。……疫苗施打順位的考量,國際上主要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9月14日提出的「價值考量框架指引」(values framework)。其考量原則包括:人類福祉、平等尊重、全球平等、國內平等、互惠與正當性。在「人類福祉」這個首要大原則之下,三個設定目標為:(一)減少疫情帶來之死亡與疾病負擔,(二)減少社會與經濟中斷,及(三)保障必要服務的持續運作。依據首要設定目標「減少死亡與疾病負擔」,疫苗施打的優先族群無疑即是「死亡或重病」高風險者,如老人和感染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療人員。舉例而言,英國AZ疫苗的首位接種者是90歲的老奶奶,德國BNT疫苗的首位接種者是101歲的人瑞奶奶,而美國Moderna疫苗的首名接種者是醫護人員。美國許多州的第一期接種對象是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護/看護、消防救護/警察等人員,或是得病後可能產生重症或死亡各高風險人群,如長照、安養院、街友等。這些第一位或第一期的接種者,都象徵著該國疫苗優先施打的原則。相較之下,台灣的順位安排,幾乎呈現與該精神背道而馳的特殊性。…"引用如上。 她文章14日發表,我6月9日寫下臺灣covid-19疫苗分配與「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狗官先於長照與遊民的理由,狗官不能死,賤民必須死!質疑臺灣打疫苗的問題,我6月14日也同樣寫下臺灣疫苗接種順位彰顯執政者的價值?從日本韓國證明臺灣民主是黃種人實施西式民主中最殘暴無人性!,當天我「確認」臺灣是全世界人類最低級垃圾的民主制度。 劉紹華文章的價值證明了臺灣民主違反「普世價值」,更證明了我不是謾罵,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藍綠拼命開後門給所謂的「防疫前線」打疫苗,幾萬個健康活跳跳的鄰長可以先打,一個地檢署突然有上百個負責驗屍相關的人可以打,全台里長更可以打,當臺灣六十歲以上確診死亡者佔九成時,這些人都可以插隊,臺灣民主竟然用幾百具屍體乞討來的疫苗「照顧」這些「自己人」! 以前學者批評國民黨在臺灣搞扈從黨國體制,現在民進黨可以無視九成死者超過六十歲而恩庇扈從者,國民黨也跟進,這種民主真是全世界最低級殘暴的垃圾。 臺灣人性的殘暴,從許多長照機構陸續爆發多人群聚染疫可以看出,美國醫生Justin Yang說「查到一個陽性老人的時候,那個長照機構基本上就完了」言猶在耳並且過十幾天了,臺灣人在乎嗎? 劉紹華指出: “疫苗施打違規案例中的特權人士,因擁有特殊管道而提升其稀有資源的可近性,也是結構性暴力的一種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疫苗事件上,他們最多是某種社會結構的「次級」共犯,不是結構性暴力的「主嫌」,若將他們視為主犯,反而協助掩飾了結構性暴力帶給民眾的險惡處境與難堪經歷。”我的看法是,除了醫療人員以外,任何先於六十歲以上及慢性病患者打疫苗的人都是特權而且是「這個國家」的「共同正犯」,正因為這些共犯的參與及支持,這個殘暴的民主體制才能持續運作,這是「集體平庸的邪惡」! 臺灣人「不喜歡被極權統治」,世人可能以為這是因為臺灣人天性愛好民主自由,但一個平均致死率不過2%的流行病,就讓臺灣人殘暴又依附特權的本質完全暴露,長者染病致死率高過現在先打疫苗的金飯碗公務員、鄰長、官員幾十倍,這些爽打疫苗的特權卻冷血的踩在確診者屍體上打疫苗狂歡!? 不要再說搶打疫苗是人性了,全世界稍微像樣的民主國家都不像臺灣民主這樣卑鄙無恥! Blackjack 2021/6/20 士林區長照機構爆25人群聚染疫 單周確診數超越萬華 2021-06-20 18:51 聯合報 / 記者胡瑞玲/台北即時報導 台北市疫情逐漸趨緩,原本的染疫熱區也從萬華地區擴散到其他行政區,根據台北市政府統計,自6月13日至19日止,萬華區新增40人確診,比上周新增82人減少超過一半,然而,士林區爆出有護理之家爆發群聚染疫,超過20人確診,士林區於13至19日共新增54人確診,確診人數超越萬華區。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指出,士林區6月13日至19日確診人數達54人,其增加原因是因一間護理之家爆發群聚感染,一名長者洗腎後染疫,回到機構傳染給其他人,該護理之家約有50名住民,加上行政人員共達74名,篩檢後共有25人確診,目前都安置於新光醫院。 黃珊珊表示,相關隔離、安置、分流程序不到1周就完成,該護理之家工作人員均已施打過疫苗,也與其他長者進行隔離。 北市衛生局說明,本月8日晚間,該機構發現1名長者身體不適,送醫採檢後呈陽性,該機構也緊急進行全員快篩,並有1長者快篩陽性,即刻送醫治療,並要求機構落實分艙分流、門禁管制、加強清消,並每日監視記錄回報機構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狀況。 然而,本月12日晚間又出現一名長者身體不適,送醫PCR篩檢結果為陽性,衛生局14日晚間偕同醫院感管師至機構勘查,並安排護理之家現有住民籍在職工作人員總計74人進行全面採檢,其中25人PCR結果為陽性。 衛生局表示,目前已將確診者移送至醫院及檢疫所,考量住民多為失能長者、抵抗力較弱,陰性住民已陸續安置且密集監控,同時也要求工作人員進行居家隔離,並進行機構內外環境清消,確保住民、工作人員及周邊社區民眾安全。 *** 陸製疫苗填補亞洲供應缺口 解開發中國家燃眉之急 2021-06-20 18:58 經濟日報 / 編譯黃嘉洵/綜合外電 在先進國家宣示要為窮國提供新冠疫苗之際,中國大陸也展開「疫苗外交」,提供陸製疫苗,填補亞洲的疫苗供應缺口,乘機擴大北京在亞洲的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柬埔寨在本月中旬收到100萬劑陸製疫苗,柬埔寨首相的臉書專頁還為此發出貨櫃裝滿疫苗的照片。大陸當局此前也為菲律賓、泰國、尼泊爾、印尼等國提供疫苗。 中國大陸的疫苗透過小規模捐贈、大規模銷售合約等方式,在上半年為亞洲開發中國家的接種作業帶來助力。在「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取得機制」(Covax)未達成疫苗分發目標之際,北京當局已將數以百萬計疫苗運抵亞洲各國,並強化與亞洲各國的關係。 印尼高度仰賴大陸科興生技公司的疫苗,在目前收到的9,500劑疫苗中,科興疫苗的比率高達89%。柬埔寨也廣泛接種兩款陸製疫苗,且18%人口至少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接種率在東南亞名列前茅。菲國本月將收到1,000萬劑疫其中逾半數是大陸疫苗。 大陸疫苗也有助於填補南亞的疫苗供應缺口。南亞國家原本倚賴印度生產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但印度疫情惡化,導致當局祭出疫苗出口禁令。 尼泊爾正在採用180萬劑大陸國藥集團疫苗,為60歲以上民眾施打疫苗。尼泊爾衛生部發言人表示,尼泊爾總人口達到3,000萬人,儘管疫苗捐贈數量無法滿足需求,至少填補了近期缺口;他說:「有總比沒有好」。 *** 第2類接種藏特權?指揮中心拒公開 2021-06-17 03:04 聯合報 / 記者陳雨鑫、何定照/台北報導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疫苗接種順位後屢爆「疫苗特權事件」,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批評,中央規畫第二類優先施打對象,中央及地方重要官員也名列其中,接種順位還高於年長等高風險族群,應公布相關接種名單。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疫苗注射為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定,醫療、健康檢查等個資不能公開。 陳文茜批評「接種順位不正義」,第二類接種對象包含總統府等中央機關人員,其中有多少人為非必要、卻是「特權人士」?中央應好好說清楚,「因為他們是排在高風險、所有長者、養老院、重大疾病患者的前面」,「他們沒有隱私權,如果光明磊落,公布自可服眾。」 專家指出,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及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獨台灣排序顯示優先族群是與政府關係親近者,使得一千一百十二萬名五十到七十四歲及罕病等高風險族群消失不見。 他們呼籲,依照WHO指引重新調整施打疫苗順序。否則以台灣當今確診死亡者近九成超過六十歲且多有慢性病,若未將七十四歲以下高風險者列入優先,易繼續提高死亡人數。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紹華表示,她比較指揮中心二月以來施打疫苗順序變化,發現台灣一直以政府定義的特定職業為優先,五月疫情進入社區感染後更強化這種思維。 例如台灣二月起就將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列為第二類、僅次於醫療人員;且第二類人數甚至從六月五日的九萬人,九日最新版本增為十三點九萬人,四天激增五成。她舉例,像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與金管會六名成員因打疫苗惹議,指揮中心回應都表明他們要與指揮中心開會,都屬「中央防疫人員」,但這種定義身分邊界非常模糊,恐成大黑洞。 陳時中昨解釋,「在結構上,第二類接種對象都在一線從事防疫工作」,第二類接種對象共十六萬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中央人員三千三百多人,涵蓋中央各部會總統府指揮中心,地方防疫人員則四千一百多人。此外,國軍防疫人員、機場港埠團隊、第一線從事居家檢疫的村里長及里幹事、防疫車隊、救護救災人員均在第二類。 *** 獨/3+11翻版?決定最新接種序是非正式會議、查無紀錄 2021-06-20 13:40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8日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調整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順序,後來近期疫苗接種順序頻傳灌水爭議,不僅特權事件頻傳,各產業也相繼爭搶納入第七類。 不過根據疾管署官網公開的AICP會議紀錄,今年3月以後就沒有新增任何會議紀錄。據了解,3月以後ACIP就沒有開過「正式會議」討論接種順序,都是「非正式的小組會議」,沒有公開會議紀錄供外界檢視。 指揮中心新聞稿指出,8日召開的AICP專家會議決定調整優先接種順序」,將「維持機構及社福照護系統運作」及「75歲以上長者」分別列於第五類及第六類對象,並將「經各主管機關認定之關鍵設施工作人員」、「運輸及倉儲業者」、「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列入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對象,需報指揮中心同意。 上述決議將眾多軍公教等人員列為第七類,順序比60到74歲長者、19到64歲有罕見疾病或重大傷病高風險群還要前面,卻查無會議紀錄。外部人士批評,指揮中心再次以「沒有會議紀錄的會議」做出重大決策,迴避外界檢視,簡直是「3+11翻版」。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也特別投書媒體,直指台灣目前的政策不同於歐美作法及WHO指引,具有「優先順位與政府關連性高」以及「政策制定時所保留的龐大模糊空間」,死亡比例高64到70歲竟不在較優先順位,呼籲指揮中心慎重說明關於第七類的訂定原則,以昭公信。 對此,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沒有公佈在ACIP的會議紀錄的部分,是由「新冠肺炎疫苗小組」去討論的,也都有做成會議紀錄,沒什麼不可以公布的,這部分由指揮中心決定。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