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2 10:45:49瀏覽1263|回應2|推薦17 | |
引用文章五一的勞資心結 文/怡克納米斯 臺海兩端對於勞資的爭端比起來,臺灣這邊真的和緩很多,但力主自由經濟體制之下的臺灣,實質工資後退近20年也是不爭的事實,結果變成經濟成長,但實質工資竟然縮水,這也讓臺灣的勞工相當憤慨,所得稅也每年繳了,但實質收入竟然縮水,而且稅賦的分配竟然大多出於薪資所得者,這口氣,真的很難吞的下去。 中國大陸的基本工資每年至少以15%的速率增長,家庭可支配所得的成長率不得低於地區經濟成長率,這是大陸官方定下的鐵律,兩相一對照起來,臺灣的基本工資很快的就會在這幾年內被大陸城市平均工資追過。 不知這樣的感覺,臺灣的政府官方,瞭解多少呢? 趁此文介紹一下大陸的「工資指導線制度」: 工資指導線制度: 1994 年中國大陸頒佈的《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準。」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的過程中,企業成為分配主體,實行自主分配。但是《勞動法》又規定:「工資水準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所以企業確定的工資水準不僅要與企業自身效益增長水準相適應,還必須與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這就須要政府通過某種形式來對企業工資水準的確定進行宏觀調控和指導。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大陸參考借鑒了新加坡等國的有益經驗,根據中國大陸實際情況進行改造調整後,制定和實施了工資指導線制度。這是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也是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合理安排工資增長的需要。 工資指導線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對企業工資分配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制度。其實施方式為,各地區結合當年國家對企業工資分配的總體調控目標,綜合考慮地區當年經濟增長、物價水準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等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地區當年企業工資增長指導意見,企業根據國家的指導意見,在生產發展、經濟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合理確定企業當年的工資增長率。 工資指導線的實施步驟為:各地區將地區當年企業工資指導線方案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審核後,經地方政府審批,由地方政府(或其委託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頒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怡克納米斯,一個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大事不成,小事不就,目前為兩岸財經作家兼大學教員,具有產業分析師和服務業品質專業師專業資格。 已出版書籍: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