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4 15:39:50瀏覽2286|回應3|推薦9 | |
文/怡克納米斯 在過去,身在臺灣的我們可以不懂什麼是中國大陸的「五年規劃」,因為兩岸雖然經濟和文化互動頻繁,但大陸的政經制度的改變與變革,對臺灣的實質影響不大,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不知道什麼是「五年規劃」,或者你可以選擇不清楚什麼是「五年規劃」,正因為無論中國大陸再怎麼規劃,對你我的生活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但 兩岸的經貿互動除了表現在 ECFA 之外,在十二五規劃的本文中亦載明了相關敘述。在《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的第五十八章「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就專章敘述了兩岸經濟合作的規劃,在專章一開始就提到「鞏固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基礎,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努力加強兩岸文化、教育、旅遊等領域交流,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持續推進兩岸交往機制化進程,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十二五規劃的第五十八章共分三部分敘述臺海兩岸的經貿合作模式,在第一節即是 ECFA 的敘述, ECFA 正式寫入十二五規劃,在 ECFA 架構之下全面推動兩岸的經貿合作,並建立海西特區。 第一節 建立健全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和兩岸其他協定,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的後續協商,促進兩岸貨物和服務貿易進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資及其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 第二節 全面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擴大兩岸貿易,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產業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推動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明確兩岸產業合作佈局和重點領域,開展雙方重大專案合作。推進兩岸中小企業合作,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加強兩岸在知識產權保護、貿易促進及貿易便利化、海關、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合作。積極支持大陸台資企業轉型升級。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 第三節 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 [2] 建設 充分發揮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推進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努力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發揮福建對台交流的獨特優勢,提升台商投資區功能,促進產業深度對接,加快平潭綜合實驗區開放開發,推進廈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支援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 十二五規劃不僅納入 ECFA ,對臺商的影響也是相當空前,不僅規範了工資、薪資的成長幅度,也納入工資集體協商和工會制度,此舉當然大大提高臺商在大陸的用人成本,未來中國大陸已不再是「世界工廠」,還更可能成為是最大的「消費市場」。 十二五規劃期間,臺商不僅得面對高工資的成本結構,對於傳統落後產能的工業(這又偏偏是早期臺商西進的產業),還得面對所謂的結構調整壓力,不僅要求單位土地產能要提高,還有節能減碳的相關措施,環境稅、污染稅和碳稅等等陸續推出的「由費改稅」的財政政策,還會迫使臺商的生產成本再次提高。因此,一些對於生產成本彈性很高的臺商,必須開始考慮是否往中國大陸內陸或者是東南亞如寮國、柬埔寨等工資落後的地區遷廠,來規避中國大陸生產成本提高的環境壓力。 除了產業政策對於臺商有莫大影響之外,中國大陸的人才政策同樣會影響台灣,甚至,已經把手伸到臺灣的就業市場中,也就是未來臺灣的學生可能朝中國大陸西進之外,連臺灣的高科技及高階管理人才,同樣的是大陸積極拉攏的標的,而臺灣過去的產業研究機構如工研院等高級研發基地,更是大陸官方及民間機構積極重金挖角的顯要標的。 《指導目錄》發佈我省緊缺急需人才分佈的重點產業或行業 21 個,主要涉及領域 61 個,主要涉及崗位 156 個,所需專業 762 個。《指導目錄》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推動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重大工作部署,以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為出發點,突出引進臺灣地區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引導人才向省政府確定的 526 個重點建設專案和平潭綜合實驗區、武夷新區流動,為重點項目建設和新經濟增長區域開放開發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福建省緊缺急需人才分佈的重點產業或行業 21 個,主要涉及領域 61 個,其中今年福州緊缺急需人才涉及 38 個領域。這 38 個領域包括石油化工、紡織品加工、軟體產業、機械工程、冶金、材料科學、機械製造等。我省大部分行業急缺一些有經驗的專業人才。比如福州地區比較緊缺的軟體產業,要求必須博士或具有碩士學位、副高以上職稱,行銷類人才應有市場拓展和推廣經驗等,石油化工、汽車工業、船舶製造等領域,對工作經驗都有比較高的要求。 各級政府對依據《指導目錄》引進的人才(含臺灣地區高層次人才),按每人每月 800 元標準逐年發放 5 年生活津貼 ; 各類企業引進人才生活津貼,由企業負責發放,其支出作為工資專案按現行有關規定給予稅前扣除 ; 並給予享受引進人才住房補貼等優惠待遇。 中國大陸這一次的「十二五」規劃,去腐存菁之後,要的是高端的製造業與服務業,可以完全不費吹灰之力「挖走」臺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研發能力,當個「當便車者」 (free rider) [3] 。 總結來說,中國大陸這次的「十二五」規劃,對臺灣的影響當然是要慎重評估的,身在臺灣的我們,當然不得不清楚知道什麼是「十二五」規劃。 [1] 資料來源: 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網址: http://www.ecfa.org.tw/ 。 [2]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特區),根據中國大陸的說明,所謂的「海西特區」是指臺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臺灣、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海西特區」的概念始自於 2004 年 1 月初舉行的福建省十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首次公開地提出,在 2006 年兩會期間,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字樣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海西特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和江西三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 6,000 ~ 8,000 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 17,000 億元以上。 [3] 「搭便車」是一種發生在公共財上的問題,經濟學中認為指一些人須要某種公共財,在別人付出代價再去取得,即可不勞而獲的享受他人的成果。 怡克納米斯,一個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大事不成,小事不就,目前為兩岸財經作家兼大學教員,具有產業分析師和服務業品質專業師專業資格。 已出版書籍: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