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24 08:00:00瀏覽2080|回應0|推薦10 | |
圖片來源:yam 周星馳與秘笈 幾年後,《如來神掌》竟然落到周星馳演的《功夫》電影。看這部電影讓我覺得這種輪迴法真的很瞎,和《如來神掌》漫畫的男主角龍戈兒相較,也太不搭調了! 《功夫》電影有個情節。周星馳小時候願意用全部家當換一本武林秘笈,最後也如願從騙錢乞丐手上買了《如來神掌》這本失傳的武功秘笈,代價是手上的一支棒棒糖。 不管電影中的《如來神掌》武功秘笈真假與否(事實上,在電影劇本的安排中,這本是真的),如果我問各位一個問題,你願意用多少代價來取得這本秘笈呢?你的代價會是和周星馳一樣,是一支棒棒糖嗎?還是口袋的現金和信用卡?還有個問題:如何「識貨」呢?一本武林秘笈僅值一支棒棒糖,想必大家會以為這本大概是漫畫吧!那麼,一本武林秘笈掛個價值連城的價碼,你會不會怕被誆了呢? 二十一世紀的現在,真的有人賣武林秘笈,但賣的不是《如來神掌》而是實實在在的《少林武功醫宗秘笈》(但我比較期待的是《易筋經》),賣家還是武林正統河南嵩山少林寺。 天下事無奇不有,只是二十一世紀比較多,尤其是中國大陸特多! 二十一世紀的少林寺不但很現代也很會管理與行銷,完全是企業化經營。少林寺住持釋永信,也是中國大陸首位取得管理碩士的僧人,他成立少林寺武僧團、少林實業發展公司和少林影視公司,光是註冊商標就超過兩百多項,也因此被稱為少林CEO。但少林寺到底是佛寺還是公司? 根據少林寺旅遊景區管理局資料,在二○○六年,少林寺光是門票每人一百元人民幣,收入就突破一億元人民幣,少林寺在海外開設的分寺,收入也高達每年一千萬英鎊。但外界對於少林寺的實際收入還是很好奇。釋永信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少林寺的門票歸當地政府管理,三成收入歸少林寺所有,七成用於寺院建設,兩成用於僧人的生活,一成用做慈善,所以門票的收入大都進入當地政府的口袋。 但從外界眼光,光是少林寺這個品牌就價值連城。少林寺不但在中國大興商標訴訟,到海外也與山寨少林打國際官司,捍衛商標權益。然而樹大招風,少林寺也深受盛名之累,但這個盛名背後是龐大的金流與商機。譬如,少林寺有套秘笈《少林武功醫宗秘笈》,不是收在藏經閣,平時也沒有功夫深厚的長老看管,而是擺在網購平臺,一套十本,售價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人民幣。 每個習武人都想覬覦的武功秘笈,現在竟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只要彈指之間透過__網際網路,花人民幣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代價就可以輕鬆在網路商店買到,但問題在於,你會願意買這套《少林武功醫宗秘笈》嗎? 這種問法有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偏好不一樣,於是有人願意買,當然有人只是看熱鬧。如果有人願意付錢買秘笈,就表示這套秘笈對這個人有價值,他付出的代價遠小於這套秘笈的邊際效用。反過來說,如果一套秘笈帶給他的邊際成本遠高於邊際效用,這本書對他而言就毫無價值了。更精確一點的說法,這套秘笈的價值與否,在於這本書對一個人的淨效用大小,也就是效用與成本之間的差距,姑且說它是消費者剩餘,正因為需求線上的任一點,相對於需求數量,即是消費者心目中願意且可以消費的最高價格。在需求線上任一點,可以說是相對於某一個消費量來說的效用,但別忘了還有取得成本,兩者之間若有淨效用,可以說消費帶來「價值感」。 對我而言,又不想當醫生,更何況即使讀了這本秘笈也無法當醫生,所以這本秘笈對我而言毫無效用。即使我想當醫生,也無法確定這本秘笈的效果是否可以讓我的醫術無師自通。即使這本秘笈為真,這種大量複製的流通方式,不就造成大家都可以無師自通當起醫生。所以可以推定,這群無師自通的醫生會對醫生這個行業市場出現供給過多的問題,正因為大家不會胡亂或故意生病,需求不會改變,那麼當醫生有什麼賺頭呢? 到最後,就是完全競爭市場(大家的醫術都一樣),都賺不到錢。 秘笈的價值應該只有唯一的一本,但大量流通的秘笈,到底算不算是秘笈呢?我看一點也不。從經濟學理論來看,少林寺是稀有的文化財產,文化無法量產和複製,所以嵩山少林僅此一家別無分號。過去少林寺沒有商品,現在成為少林工廠,量化後就沒有價值了。 大陸媒體一篇〈釋永信:少林寺不會上市,但請理解寺院經營〉一文中,乾脆就指出少林寺商業化標價的宗教服務,看起來似乎什麼都有價格,只要可以拿來賣,商業味道還是十分濃厚。譬如:
在中國大陸,宗教商品化的問題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但對大陸人而言,看來已經是太陽底下沒新鮮事,見怪不怪了。 宗教小辭典 方丈、住持:都是指管理寺院大小事、督促眾人,同時為眾人說法的主僧。在古印度,僧房因為以一丈四方為室,所以稱為方丈室,後來也稱為住持的起居室,現在是對住持或師父的敬稱。 (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拜拜經濟學》鍾文榮著,不得轉載。) 新書發表 已出版書籍:
怡克納米斯信箱:e-mail to me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