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3 02:15:25瀏覽1757|回應2|推薦70 | |
「千里馬易得,伯樂難遇」,《三國演義》有段情節是這樣的:關雲長被困麥城,內無糧草,外無兵援,最後決定棄守麥城,奔走西川重整軍馬,在半路上,被馬忠設計埋伏,人仰馬翻,終被擒獲,孫權在勸降不成之後,故作百般為難姿態,沈吟好半晌,「遂命推出」,於是雲長父子雙雙遇害。赤兔馬賜給了馬忠。殺主之仇不共戴天,赤兔不想茍且獨存,接連個幾天不吃草料,竟致餓死。 赤兔在失去關愛自己的主人後,頓失所怙,而今;千里疲喘,年歲已邁,知音難尋,雲長遇害,不由得深自內疚,因而導致悲劇的發生。雖然這只是羅貫中與敝人於正史之外添加的情節,但這類的事也不是沒發生過,物類猶欲得知心體己主人之關愛呵護,況於人乎?這不正說明了,人生在世,若無知己好友,那將會少掉多少的樂趣。 文人總是比一般人多愁善感些,不這樣!那來這麼多詩詞歌賦,於今讓我們欣賞,文人為什麼寫文章呢?太史公曰:「大底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這也就是文王被囚禁故推演出《周易》;孔子一生困厄而作出《春秋》的原因,希望後來的人明瞭他寫作的動機,那怕這輩子沒遇到知音,數代、數十代後才有解其意者,都無所謂,情感的共鳴,並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的。 但是光是讀書、創作,恐怕知音還沒盼得,就先做餓死殍了,新故去的作 今人如此,古人呢?君不見淵 所以文人有些創作是收報酬的,叫作「筆潤」或「潤筆」。如陳皇后延請司馬相如為寫《長門賦》,漢武帝閱後為之動容,她花了「置入行銷費」黃金百斤。韓愈寫廟碑、墓誌銘,雖然朝庭有明文規定價錢,但收受酬金之高,令人咋舌,實在有損「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形像,但是!吾人寧願把它想成是「以價制量」,以免除無謂人情請託的干擾。 這樣商業化的例子就不多談了,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是說以前的學者是為了充實自己而學習的,現在的學者是為了給別人知道而學習的(有點寫不下去了!)。古人寫一首詩、一篇賦,他在圖個什麼呢?不就是圖個知音麼!在從事任何形式的創作時,是有其針對性的,不會天真浪漫到「率土之濱,莫非知音,普羅大眾,皆認其同」,有時,甚至設下重重的障礙,高聳其崖岸,就是為了要引出個真正的知音,懂了!就是我的知音,我這創作是寫給你的。 而當知己未遇之時,會有什麼樣的心行呢----- 或許就如溫庭筠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描述女子晏起,日頭都照透屏山,頭髮鬢角蓬鬆,蓋住臉腮,慵懶的不想起來畫眉梳妝,因為,悅己者都不在了,做這些所為何來呢? 原先總納悶唐宋文人是太閒、太無聊了嗎?大男人為啥老寫些花啦、草啦、女人、化眉梳妝之類的東西,這在拜讀過 或如同李白所說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效法孔夫子的「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自我放逐,流浪各地。 一旦有幸能遇見知音,又是怎麼樣的一番景況呢? 東漢末年,黃巾賊圍北海郡,孔融告急於劉備,曰:「 Lori Lieberman蘿莉麗伯曼這位女歌手在聽了Don McLean唐麥克連演唱後,Don的歌聲,詞中的寓意,唱出了她內心深處情感的寄託,甦醒了塵封久時的記憶,久久不能自己,與友人合作寫出了歷久不衰的抒情歌曲(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廣為世人傳唱至今。 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如不能在當今之世找到,我們其實也能在古今中外浩瀚的文章海,或其他形式藝術創作中,逆溯源頭,發覺隱微,找到共同內心情感的歸屬,在欣賞的時候,彼此是沒有距離的,且互為知音。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