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當初?
2009/01/15 23:15:17瀏覽1304|回應0|推薦21

過去在看一些文章或小說的時候,總有些情節,令我很火大,有時候!當場書本一闔,不看了,用時下說法就是"不爽看了"!比如「三國演義」這本書,從以前到現在,看了不下十次,每次看到"關雲長敗走麥城"之後,就實在看不下去,後來的發展,我只看看標題。大概曉得一下而已。 

劉備身邊,孔明運籌帷幄於內,雲長等馳騁疆場於外,忠肝義膽,義薄雲天,漢室未興,天下沒定,怎麼能就這樣走了呢?他的死導致後來「急兄讎張飛遇害」,「雪弟恨先主興兵」,「劉先主遺詔託孤」等。如果當初雲長沒死,又會是怎麼樣的局面呢? 

秦末漢初的蒯通讀樂毅報燕惠王書時,也是"廢書而泣",因為樂毅與昭王所建立的勳業,據史記的描述是:「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於先王者也。」如果當初惠王能捐棄太子時期就對樂毅存有的私怨,而重用他的話,那統一戰國群雄的諸侯,不就非燕國莫屬了嗎。 

「讀三國掉淚,為古人擔憂」,以前多少有點這個樣子,不過可沒像魏龍豪先生相聲裡的戲迷,在天橋聽說書,家人要他回家吃飯,他卻說「岳元帥兵困牛頭山,他沒吃,我怎麼吃得下?」像這樣就很嚴重了,可能需要到療養院訂個房間了。

事情過了就過了,想到頭髮掉光,也不會重頭再來過,就像「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就算真的可以重來,誰來保證結果會更好呢? 

如果雲長當初能逃過那場劫數,與一應人等輔佐劉備還都洛陽或西安,天下最後將會交到誰的手上?我們那位扶不起的公子哥阿斗是也!世界會更好嗎? 

惠王之後,三傳至燕國末代君燕王喜,為了向秦國求饒,處斬了自己的兒子太子丹,如果當初齊燕合併,這樣的人,一旦得志會變成怎樣呢? 

記得在聯考放榜後,考的學校與心中的理想落差蠻大的,家裡的環境無法允許有重考的機會,於是只得唸了下去,靠著打工、辦助學貸款彌補不足的部份,在之後的許多年都無法釋懷,總想說,如果當時能有再次的機會,應該就不會有憾事在心頭了。但是!真要這樣,我要如何去因緣際會後來的親朋好友呢?尤其是現下每天音樂聲開的很大、很吵的宅男小孩呢? 

很多事情不允許有重來的機會,而人的壽命有限,這就是我們幻想能重頭開始的原因,「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重頭再來!或許會變好,或許會更壞。或許已然成定局的就是最好的,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以前有個禪者說道:「高麗國打鐵,火星濺著我的鼻孔」,有人在大韓民國打鐵,噴濺出的火花,居然打到中土人士身上,您看看這因果關係利不利害?

愛德華·N.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一個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德克薩斯州產生一場龍捲風?」也是在說同樣的事,同樣的體悟,只是西方晚了東方近千年的時間罷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zara00867&aid=256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