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景不再 (上) --和通創投(2001~2005年)
2013/11/15 17:49:55瀏覽1605|回應0|推薦2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

   2000年離開中華開發。好友鄭慧明受群益陳田文之託,一再催促我去接管群益創投,我一者養病,再者覺得資金規模太小,難有作為。但2000年底和通創投集團找我接任總經理,當時和通管理之創投資金約NT$130億元,僅次於普訊、怡和與富鑫並列第三。我始同意再現江湖。

   在和通四年半新的經營團隊為和通控股公司(HIHL)及外部基金共投資新案83家公司(含美國21家,中國3家),投資金額NT$54億元。這四年投資新案中到2005年我離職時已有19家上市()或被購併;還有14家計劃年內上市(),累計到2005年底上市櫃或被併購公司合計將佔投資家數40%

   2005年新投資案中已回收資金NT$13.73億元,實現資本利得NT$7.7億元。這四年投資提損金額NT$1.82億元,僅佔全部投資之3.37%01”~04”年投資案已實現利得與損失相抵,淨收益為5.88億元,平均投資報酬率仍有8.5%,惟與中華開發最輝煌時期相比,已大不如前。

投資績效較佳之個案有「力特」、「廣輝」、「帝寶」、「宜特」、「晨星」、「奇景」、「力肯」、「友達CB」、「玉晶」、「川湖」、「九城數碼」、「Airespace」、「Resonext」。

同時我們建立了美國及大陸海外據點。美國投資21案,投資金額計US$33.28M;到2005年上市()或被併購6家,創造資本利得(含潛在)US$9.73M。投資中國3家,共投資US$6M,其中中芯及九城數碼已在美國上市,創造資本利得約US$9.05M

管理的創投公司在四年中有11家創投陸續到期或減資,計減少管理資金NT$35.9億元。但同時也新募一家並增加代管三家創投公司,管理資金規模新增NT$22.5億元。到2005年中,我離職時管理資金規模仍有NT$110.5億元。

我們又費了不少功夫對一些問題廠商採取救亡圖存的措施。挽救不良資產比投資新案過程更艱辛,更費心。經過我們努力而敗部復活的資產價值在NT$10億元以上。

和通與台灣許多創投同業一樣,在1998~2000年資金規模膨脹很快,投資也比較浮濫。2000年又逢網路、光纖及通訊股泡沫化。我接手和通時,一些體質不良的公司開始撐不下去,狀況頻頻。

同時自02”年起新加坡實施IAS-39號公報(相當台灣同時實施之35號會計準則),從嚴評估長期投資資產價值。和通控股(HIHL)在新加坡上市,依循IAS-39號公報用比過去或比同業更嚴謹之標準,大幅提列長投損失,其他管理基金也比照辦理;2000年以前投資舊案共提損數十億元,抵銷前述新經營團隊的投資收益。結果那些年和通轄下基金投資收益大多虧損,這是舊包袱的拖累。如新加坡上市之和通控股公司(HIHL)2001~2004年提列投資損失24.36億元,與投資利得相抵合計淨損10.23億元;即使這四年新投資新案年年都是投資收益大過損失,2001~2004HIHL新案投資淨利4.18億元,仍抵不過舊案損失。

累積的不良資產清楚後,接手的黃家第二代就好作多了。2006年以後和通旗下各基金獲利狀況的表現逐漸改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948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