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風光歲月--中華開發 (1990~2000年)
2013/11/05 14:31:46瀏覽1182|回應0|推薦4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

    1988年離開亞東集團,在天下電子工作一年後,即賦閒在家近半年之久。1990年初,我在健康路鄰近中華開發的舊宅招租,一日社區警衛來電表示,有一位中華開發的處長要租屋,即相約見面。薛中鼎先生是中華開發企劃處長,甫從國外博士學成歸國,談起他也是我政大企管所的校友,年紀比我輕,實務經驗不比我多。

回家後即興起求職念頭,寫了一封毛遂自薦的信給當時開發總經理江萬齡先生,他即約我面談。因為我在遠紡發表過許多產業分析報告,江先生早年自國外回國,曾在經濟部擔任顧問,早已注意到我,甚至他還曾約我餐敘過。因此兩人重逢,他即立刻錄用我,擔任中華開發調查研究處處長。遂開始了我在職場十年最風光的歲月。我因為沒有金融經驗,又賦閒在家,因此要求薪資很卑微,這也是我在開發期間,薪酬一直較同儕偏低的原因。

任用我的江萬齡總經理以嚴格出名,許多人勸我不要自討苦吃。感謝江總經理嚴謹的要求,訓練我們作任何決策時都要用系統化的思考模式,那是我以往欠缺的經驗。而且作任何事都要有完整的計劃、規章、制度,甚至表單設計都要求鉅細靡遺。中華開發至今內控制度尚稱嚴謹,這是江總經理建構的基礎。

所以在此要求下,我到中華開發前兩年半調查研究處長任內,就以公司業務特色,「投資」與「中長期放款」作為產業研究之目標。選擇具長期成長潛力之半導體、資訊、航太、特用化學品等,當時政府策劃之新興產業作為研究重點。當然這其中一些產業至今尚未發展成熟,不過我主管投資部後在半導體、資訊產業投資頗具成效,與調研處期間的研究有密切關聯。

1992年公司人事改組,劉泰英博士及張孝威先生繼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一些年長主管紛紛退休或調職,我有幸以第二資深主管繼任開發最主要的「投資部」經理。在劉董事長及前後任總經理張孝威、胡定吾積極作為下,開發由保守而快速成長,特別是投資業務。忠本任職投資部四年半(199210~19973),每年新案投資從10億元,巨幅成長至約50億元;投資餘額從1992年底84.7億元擴增至1996年底212.8億元。

任職四年半期間,投資部同仁共投資132億元(含後續現金增資),至20003月底,我自開發退休時為止,已實現與未實現之投資利得估計達582億元。失敗率甚低,經營績效較差的問題投資戶投資金額約12億元,佔9%

這段期間投資較著名之公司有「台積電」、「力晶」、「華碩」、「技嘉」、「欣興」、「華宇」、「耀華」、「元豐」、「世界先進」、「明碁」、「聯昌」、「國聯」、「燁輝」、「遠傳」、「東榮」(後併入和信)及「世大」(併入台積電)、「國碁」、「友達」(聯友加達碁)、「威盛」等。

這幾年投資大半在電子業;半導體、印刷電路板、筆記型電腦、被動元件如陶瓷電容等。其他規模較大之非電子業有航空業之「遠航」,一貫作業不銹鋼廠「燁聯」,矽晶圓材料之「中德」等。

投資成功的公司具備下列條件:

(1)台灣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90”ICNBPCBMB2000年代的LEDTFT-LCD、無線電訊、數位相機、被動原件、PCB軟板等。

(2)世界具有成長潛力之產品

80”的資訊,90”的網路與無線通訊,00”的光電、消費電子及IC設計。

(3)同業中具經營特色之公司

如規模經濟、技術領先、市場地位、成本優勢等。

(4)經營者具專精誠信之態度

例如台積電、華碩的技術本位,才能持續成長獲利。

投資失敗的廠商多屬於:

(1)技術過尖端之產品,如:硬碟機、鎳氫電池、磁性材料。

(2)已成熟之產業又無特色之公司。

(3)經營者不務正業,過度多角化。

(4)誠信不良,或偏好作財務及股票操作者。

 那些年是時勢造英雄,投資績效輝煌的原因分析如下:

1) IT產業正進入高速成長期。台灣製造優勢愈見顯著,代工業務蓬勃成長。

2) 台灣民營高科技產業正在快速擴散,科技專家創業風起雲湧。

3) 台灣創投事業在1995年以前成長平緩,競爭者少。中華開發投資業務一支獨秀,積極進取。

4) 台灣股市繁榮,本益比高(當年平均20~30),資本利得報酬率高。 

(寫於20006月自中華開發退休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934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