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07 21:09:10瀏覽2219|回應7|推薦17 | |
陳揆辭職了,當年勸進他入閣的一些朋友,深感歉疚。他在金融海嘯股市最低迷之際出任金管會主任委員,2012年晉升行政院長。適逢歐債危機,以及馬總統推動之證所稅、油電價格雙漲,乃至目前進行中的年金改革。批判攻擊聲不斷,內閣疲於奔命,又得忍受無理之污衊。難道這就是現今台灣執政團隊的宿命? 一、檢討陳冲內閣的政績 (一)台灣出口佔GDP70%,每當全球經濟動盪,台灣都受創最深。2012年歐債危機,造成全球經濟成長滯緩,台灣2012年經濟成長僅1.2%,但與2001年網路泡沫化時負成長1.65%及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負1.84%相比,並非最差景氣。 在歐債危機影響下,台灣經濟成長率雖從2011年4.03%,降至2012年1.2%;但韓國也從3.6%降至2.3%;新加坡從4.9%,降至2.2%;香港從5%,降至1.6%,原來其他國家也都不好過。 (二)2012年政府為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排除萬難,力推證所稅、奢侈稅等措施。再者,油電價格長期不隨國際油價反映成本,任由民間浪費能源,而國營事業嚴重虧損,全民買單的荒謬現象,早應予以改正。卻因政治因素,一再延宕。2012年政府財政撐不下去了,陳內閣不得不漲。 (三)當前台灣最大的內政問題,是軍工教勞保退休制度若不修改,2020年以前年金制度都要破產。這不是現在執政團隊的錯誤,而是台灣的共業-醫療科技進步、平均壽命延長、出生率又降低、人口結構改變,與當初設計制度時的時空背景已大不同。 二、分析施政難為的原因: (一)社會:台灣是一個濫情理盲的社會,社會大眾只看問題的表相,加上媒體的誇大喧染,民眾常會情緒性的一面倒,以致扭曲或掩埋了深層的真相。 形成台灣社會濫情的因素是:(1)政客的興風作浪;(2)媒體的煽情喧嚷;(3)名嘴的偏頗扭曲;(4)社會的情緒反應。 施振榮先生也說,台灣是個「半盲文化」的社會,眼中只有個人利益,沒有國家利益。改革勢必影響個人利益,因此執政者得不到社會的青睞與掌聲。 (二)媒體:台灣的媒體更是一面倒的批判執政者,有傾向在野黨的媒體一心一意要把執政黨鬥臭、鬥垮,以獲取政治利益;有含怨報復的媒體公報私仇;有譁眾取寵的媒體只報導負面訊息,隱善揚惡賺取收視率。台灣有一群人天天在唱衰台灣,作賤台灣,再聰明的人天天罵,也給罵笨了。 執政團隊得不到任何肯定與鼓勵,執政黨也不會經營媒體關係,為施政辯護。 (三)民代:民意代表天天抓肥貓砍預算,減薪酬,還要對政務官極盡羞辱、污衊、糟塌。立委罔顧現實社會,台灣高階文官,專業人才薪給偏低之現實。 即以陳冲院長為例,他在入閣前擔任金控董事長的年薪,估計是行政院長的八至十倍;其他應他力邀入閣的管中閔、張善政等也不惶多讓。但進入官場,作得流汗、流淚,還要被民代嫌棄到流涎,看在民間人才眼中,誰還敢入閣去活受罪呢? 陳冲院長辭職了,對他個人言是一大解脫,但是國家社會就再難延攬人才了。 (四)總統:馬總統的領導風格,缺乏同理心。如課徵證所稅及本勞與外勞基本薪資脫勾問題,都是部會首長先呈報總統定調,執政團隊事後承受社會的抨擊情何以堪。 美牛進口、油電雙漲、課證所稅,乃至目前的年金制度修正,都是必要的改革,但都缺乏政策的闡述與宣導;特別一些馬總統堅持的政策,應該以「爐邊談話」來說服人民。 另馬總統用人親疏有別,新人雖輩出,卻難以服人。部會首長領導倍加辛苦。 ~刊載於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