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11 14:57:14瀏覽5166|回應1|推薦5 | |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產經篇》 高捷、高鐵引起社會輿論及民意代表對BOT嚴詞批評。其實BOT是在政府經費不足時,借重民間力量,投資興建(Build),完成後交由民間營運(Operate)一段時間,再移轉(Transfer)給政府。 BOT的本質就是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敗都屬同一業主,故無需擔心是誰承包工程?或是否有偷工減料?或成本浪費、貪污之虞。但是台灣錯在只學了BOT精髓的一半。 「台灣高鐵」最為人垢病的是由「政府零補貼」變成泛官股投資381億元及政府保證貸款3083億元,合計佔高鐵投資總額的61%,而民間主導經營者只投資5%。即負責主要經營成敗的業主負擔極少數的投資風險。「台灣高鐵」已完全違背BOT的基本精神。 從政策面應檢討1997年交通部長蔡兆陽為何罔顧財務可行性,逕依「台灣高鐵」的「政府零補貼」就行決標?其次是1999年「台灣高鐵」融資困難時,不該由政府保證在貸款無法償還時,負責買回。三是民進黨執政八年,用政府公權力促成泛政府機構投資「台灣高鐵」381億元特別股。 「高雄捷運」當初運載量推估很不樂觀,民間投資意願不高,竟由政府出資近八成,這已背離了BOT的本質。所以政府不能以一般BOT案視之。高捷與高鐵BOT承攬者之風險與利益不對稱,風險集中在政府而工程採購利益則屬BOT承攬者。在此狀況下,若政府出資者又不加監督,則類似高捷、高鐵圖利私人的弊案疑雲必然發生。 台灣成功的BOT案也不少,屏東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就是由海景世界公司BOT 25年,經營非常成功。其次是101大樓,雖是營運虧損多年,目前已漸入佳境,今年即將轉虧為盈,「康師傅」集團魏家已斥巨資收購股份,計劃入主。台北捷運許多場站開發案也都是BOT,甚至台大、成大學生宿舍改建也多採BOT。早年沒有BOT之名,但台北君悅飯店也是比照BOT精神,政府提供國有土地,由新加坡「豐隆」集團興建,營運,一定期間後回還政府。英法海底隧道更是世界最著名的BOT案。 若一切照BOT精神運作,無論成敗都是民間的事,如中正機場捷運,依財務能力評估,本不應交給長億集團BOT,果然長億集團募資不足,財務能力不夠,逾期即廢標。不曾牽涉政府保證或出資,就無所謂圖利私人的爭議。唯一的影響是工程逾期興建。政府財政不濟時,本來就有公共投資先後緩急之分。 BOT也不是甚麼艱深的經濟理論,它只是一種政府公共工程籌資的方式。但是在運作時應在商言商,首先是市場潛力夠不夠,也就是高鐵與高捷的運載量,當初從市場潛力分析,高捷根本沒有開發的可行性,但是民進黨市長謝長廷要,國民黨的中央政府為爭取選民的支持,不能不配合。其次是財務可行性分析,「台灣高鐵」因為財務預計失算,融資無法取得時,中央主管部會不敢承擔廢標的政治風險,而改以政府提供貸款保證,結果政府一路被綁架。歸結兩個BOT案的失敗主因都是泛政治化,這是台灣的悲哀,不是BOT的原罪。 政府財政赤字龐大又百廢待舉,結合民間力量可加速國家建設。不要因高捷、高鐵BOT案失敗,引出諸多的爭議,而因噎廢食。BOT仍有存在的必要,但要遵行BOT的遊戲規則為之。 ~刊載於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