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出口導向-台灣為何須依賴出口?
2014/08/19 16:10:55瀏覽5309|回應0|推薦3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產經篇》

近年出口不振,影響經濟成長,因此媒體、學者、在野黨政客,猛批政府無能,台灣經濟不正常,經濟過度依賴出口,特別是對大陸出口。

台灣經濟一向倚重出口,1988年李登輝上任時出口依賴度(出口佔國民生產毛額GDP)53%1999年陳水扁上任前降為48%。民進黨執政八年中因為投資與政府消費劇減,2004年出口依賴度又升至63.4%2007年更升至73%2001年馬英九任內降至67%台灣因為對出口(直接出口加從中國間接出口)依賴過重,所以面臨國際市場不景氣時,受到的衝擊也比東亞各國更嚴重。

台灣是一島國,缺乏天然資源,早年靠糖與稻米出口,賺取外匯,並依賴美援才能維持國際收支平衡。1950年代開始,從農業轉型到勞力密集、民生紡織、塑膠加工業。1958年紡織工業已能自給自足,開始拓展外銷,成為台灣賺取外匯最多的產業。1965年美援停止,台灣已能貿易收支平衡,進而賺取外匯。

以後台灣陸續發展塑化工業、資訊電子工業,乃至電子零組件及材料工業。都囿於國內市場太小,只有2000萬人口,國民所得也不是很高,內需市場購買力非常有限;單靠內需,不合經濟規模。因此各行業也都是先替代進口,繼而拓展外銷。台灣產業從傳統到科技,一直都是出口導向,也只有靠出口,公司才能壯大,具規模經濟,成為該產業中的世界級的公司,甚至將先進國家同業取而代之;或為對方代工,成為世界代工王國。從勞力密集、資本密集到技術密集產業,台灣雖非技術領先者,但卻都擁有製造的國際競爭優勢,才能孕育出許多「世界第一」的產業與產品。

台灣做到全球「第一」產量的產品或產業,1980年代有電扇、自行車、網球拍、熱水瓶、聖誕燈泡、運動鞋;到2001年時的世界第一已有晶圓代工、IC封裝、筆記型電腦、主機板、監視器、光碟片、數據機、電源供應器、連接器、ABS樹脂、TPE、聚酯纖維等;到2007年又增加了大尺寸TFT-LCDTN/STN LCD、電解銅箔、數位相機、顯示器、IC測試等。

我們在苛責政府時,應先省視一下台灣的經濟環境;我們不同於中國、美國有廣大的內需市場;也不同於中東油國有石油資源;或如瑞士、摩洛哥的小國擁有觀光資源。台灣六十年來靠工業發展,製造優勢,先自給自足,再出口壯大,賺取外匯,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台灣今天累積了4234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世界第四高;平均每人US$18,101,世界第一;這是台灣的驕傲,卻也是台灣的無奈。

近年中國經濟崛起,便宜的工資與地租吸引台商外移大陸,台灣接單,大陸製造。台灣廠商接單後,將原料、零組件或半成品從台灣出口到大陸組裝,加工,最終出口到歐、美市場。形成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

即使在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在反中與台獨意識下,這八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仍自200017.2%,上升到200828.9%。台灣對中國出超也自2000200億美元,增至2008430億美元,足見「戒急用忍」政策無效。其實受中國經濟發展的磁吸效應,同期間日、韓、歐、美、東協對中國出口依賴度也同步上升。

 

~原作刊載於2009/3/19經濟日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636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