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懷念母親(二) -花落喚春來(上) (by 張忠樸)
2014/06/12 14:06:28瀏覽642|回應0|推薦8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思親篇》

三月二日凌晨,姆媽平靜地走完了一生七十八年的旅程,從此安息主懷。生前,姆媽就囑咐我,在息勞之後,只須用一瓣心香來紀念她,但是四天過去了,愈是思念着姆媽,我愈不知道該如何用筆墨來紀念她老人家!

   第一次像這樣刻骨銘心地想姆媽,是1966年的秋天。那年頭一回離開從小生長的家。北上插班高二,與爹爹同住在松江路,姆媽則伴著奶奶住在臺南。有一天放學回去,推開房門,爹爹說:「你姆媽來信了,還寄了一包魚鬆來」。看完信,一面吃著魚鬆,一面看著窗外,我不禁想起遠在臺南的姆媽,想到媽媽坐在矮竹凳上,圍著爐子,彎著腰,拿著鍋鏟,將魚塊慢慢地按捺成魚鬆的樣子。盈眶熱淚就不自覺地掉了下來。幾十年來,姆媽一直將自己安置在鍋盤碗鏟之間。吃過她的菜的人都誇她的手藝好,所以每逢週末,總有一批兒孫會趕回天母,去享受這份福氣。有一次蓮美在廚房問姆媽:「您作了幾十年的菜,嫌不嫌煩啊?」姆媽笑著說:「只要你們吃得高興,我那裏會嫌煩呢!」。如今年歲漸長,我常想:姆媽那裏是手藝好,她只是在每樣菜裏加上了心甘情願當作佐料。

   姆媽的一生就是用心甘情願的方式度過。年輕時,心甘情願地服事翁姑。然後心甘情願地相夫教子,顛沛於日禍戰亂之際,則心甘情願地典當首飾以維家計。舉家遷臺之後,則抱持着同舟共濟的胸襟,心甘情願地睦鄰幼幼。近年家境稍轉寬裕,她又心甘情願地幫助孤兒。《聖經》上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姆媽總是心甘情願地讓這句《聖經》在她生命中綻放亮光。

   二月十二日,姆媽因肺炎住院治療,在這段臥病的日子,姆媽讓每一位子女媳婦都有機會單獨地陪伴她。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何等奇妙的安排!我們陪伴姆媽的時候,除了一些必須要照應的事外,她從不額外要求我們作些什麼,總為我們留下許多的空檔,使我們能安靜地細數我們從她那裏承受的恩澤。其中最容易聯想到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生病,姆媽總是細心地呵護我們。姆媽育我同胞兄弟七人,再加上逃離吃苦,因此我們的體質都不太好。自三哥忠本以下,我們兄弟三人從小都有扁桃腺肥大的毛病,尤其三哥一鬧扁桃腺就會發高燒。有一年夏天,三哥扁桃腺一犯再犯,醫生告訴姆媽要讓三哥多吃水果。當令的水果是西瓜,看完病之後,姆媽就帶着三哥從中山路走到友愛街買西瓜吃。姆媽買了一片給三哥吃,三哥問她怎麼不吃,她說:「你吃!我不喜歡吃西瓜」。其實我們當時那裏懂,姆媽是手頭太緊,捨不得自己買來吃呢!

   孫子生病時,姆媽一樣心疼,但是一方面因為姆媽年事漸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都是獨自在外居住,所以她每聽到有孫子生病,總會用一種更巧妙的方式來關懷。她會等到早上八、九點鐘,撥個電話問媳婦:「夜裏,你睡的好不好啊?」「你累不累啊?」或者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昨天被慷慷氣哭了沒有?」最後則不忘叮嚀一句:「自己要多吃一點哦!」聽到婆婆這麼溫暖的關懷,還有那位媳婦會再計較自己家裡那個小搗蛋的哭鬧呢?孫子生病,鼓勵媳婦,這是姆媽的獨門高招,但是姆媽若不曾含辛茹苦幾十年,她老人家又能從何獲得這種智慧的啟示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411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