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思念外婆
2014/06/03 14:01:34瀏覽826|回應0|推薦6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思親篇》

母親是外婆的獨生女。母親嫁到張家,外婆就搬來跟女兒同住,從來沒有聽長輩談過外公的事。老家是否還有親戚也不清楚。

母親共生了我們兄弟姐妹七人,家事繁贅,外婆一直是母親最好的幫手。因此父親十分感激對外婆事親至孝,他用湖北家鄉話稱呼外婆為「家家」,我們小孩都稱呼外婆為「奶奶」;因為我們的祖母早已不在了。

二姊忠敏大我一歲多,大弟忠業小我一歲多,所以我才六個月,母親照顧不來,就把我交給「奶奶」照顧。我與外婆同床睡到么弟忠樸出生,我們兩人一齊由「奶奶」帶大。因此「奶奶」對我倆十分偏愛。高興時「奶奶」會摟著我們,叫「心肝寶貝肉」。

奶奶個子瘦小,身高不及150公分,裹著小腳。長年穿著早年中國傳統婦女的兩截衫褲,挽著髮髻,每天總是梳理的光亮整齊。

奶奶每天最早起床,把煤球點着、燒水、作早餐,照顧我們吃完早餐,送我們出門上學。黃昏站在門口,巴望著我們回家。遠遠看到我們總是一臉燦爛的笑容,迎接我們。

一、奶奶天性達觀:

奶奶性格開朗、豁達、樂天。在那物質貧乏的時代,他與我們一齊過著簡樸的生活,毫無怨言;甚至常開導母親往好處想。

二、奶奶詼諧風趣:

奶奶名「劉瑛」,當年大家在談論誰「留日」、「留美」時,外婆會詼諧的自嘲:我是「留英」(劉瑛)的。

三、奶奶有好人緣:

媽媽是獨生女,在台南居住時,有兩位鄰居,王張煥文女士、王張文英女士,都是湖北老鄉,且父母都身陷大陸,與奶奶一見如故,都認了奶奶作乾媽。我們兄弟姊妹也稱呼他們為阿姨至今。

兩位阿姨後來分別遷往高雄、台中,我家也搬來台北,大家仍維持密切聯繫。奶奶也常被接去他們家作客,直到奶奶過世,他們也穿孝服行尊親禮。

四、奶奶性情中人:

早年奶奶帶我們去教會,後來我們都受浸信教,不知何故他卻不再進教會。高三那年聯考前夕,我依例每週六下午去參加教會「助道會」。奶奶要我以功課為重,少去教會聚會。我沒有聽她話,一次她賭氣說:「你若考上大學,我就跟你去信教。」暑假大專聯考放榜,我考上政大,第一個星期天早上,奶奶即主動說,今天她要去作禮拜。到牧師講完道,問有無人要信耶穌,他即立刻舉手,不久並受浸。大家都說她這是為所疼愛的外孫還願。

五、奶奶開明先進:

高三那年,我錄選台南一中合唱團,並獲得台南市合唱比賽冠軍,要到新竹參加全省比賽。當年學校經費拮据,個人必須分攤部份經費。我體諒家中無多餘的錢負擔。因此告知老師,家人不同意參加。熱心的合唱團同學即主動來家,向家長遊說。適巧只有奶奶在家,她一聽立即表示支持我去,事後還拿出私房錢資助我。在那個保守封閉的年代,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老太太卻會鼓勵外孫出去見世面。

 

1964年暑假我考進政大,開學了,要搭臥舖夜車北上。離家那晚,奶奶送我到巷口搭三輪車去車站,老人家牽著我的手,十分不捨,在巷口摟著我大哭。我只有百般安慰她,橫下心上了車;一路在臥舖上輾轉難眠。從小到大奶奶都是極為呵護我,照顧我起居,生病時照顧我吃藥、餵飯。對我從未不耐煩;反之,我卻常不耐奶奶的嘮叨。從小到大在台南生長,一直嚮往到台北唸書,而離開的時候,卻又有無盡的思念,想念母親與奶奶的「囉嗦」與「叮嚀」。

奶奶在我大學畢業服兵役那年安息了。她才76歲,「病」非絕症,也非重病,以今天的醫療水準,應可再延壽。

奶奶去世前兩週週日休假回家時,老人家已因肺部積水,住進郵政醫院。中午我去看她,她的精神還清楚,想與我說話,我趕著去書局買書;再回來時,她在打盹,我沒有打擾她,即趕回家換裝回楊梅軍營。下週再回去,她已神智模糊,我才有不祥的預兆。第三週週六晚我即心神不靈,週日清早匆匆趕回家,想再看望她,二姐在門口說,奶奶已在前晚走了,難道我們這是心靈相繫嗎?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生離死別的經驗。懊悔兩週前,奶奶神智尚清明時,似乎有很多話想跟我說。我卻錯失最後一個聆聽她教誨的機會,至今想來仍遺憾不已。奶奶是否也帶著遺憾離世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386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