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房產
2014/05/21 14:24:14瀏覽1209|回應1|推薦4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生活篇》

近年台北房價飆漲,薪水階層望屋興嘆。不過媒體說要不吃不喝十五年才買得起台北市都會區的房子,這種邏輯也未必說得通。其實紐約、香港、東京、上海都會中心的房子也絕非當地初入社會的薪水階層買得起。台北近郊,捷運可抵達地區,如土城、樹林、林口、汐止,甚至新店、新莊都還有卅萬一坪的房子。再說買房子也不是一次備足總價才能買、大多置產者都是貸借,分年償還,而且薪資也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及職位也會逐漸增加。先買小房子、再換大房子,先買郊區,再換都會區。

1979年當時我只有10萬元存款就簽約預購一戶90餘萬元的公寓。興建期間約一年半,分期付款每月約1.5萬元,省吃儉用、輜珠必計。交屋後開始付銀行貸款,利率14%,與現在2%以下,天壤之別。

如今盤算這一生賺錢最多,但也最辛苦的正是投資房地產。第一戶房子是30餘坪的公寓,在台北市民生社區三民路。預售時一坪3萬元,到一年半以後交屋時,已漲一倍。交屋後再兩年,利率降至9%,我借新債還舊債,可貸款金額也加倍。我又多出資金100萬元投資南亞股票,再用南亞股票質押50萬元,支付第二間健康路48電梯大廈的預購頭款,總價400萬元,自備款100萬元。

這是我一生財務槓桿最高的時候,不過那也是台灣股市從3000點漲至12000點的空前絕後好時機。再者,我也盤算南亞股票每年配息殖利率也比我質借的利率高。所幸一年後,南亞股票已增值一倍,我贖回出售後支付健康路房屋尾款50萬元,幾乎全是拜證券市場所賜。

1988年自三民路搬到健康路,房價又開始飆漲;健康路房價已從一年多前訂購時每坪8.4萬元,漲至16~17萬元。三民路舊宅以原始價格四倍出售,繼續投入股市,在那個大行情的年代,賺了我的第二桶金。三年後又重施故技,再將健康路的房子借新債還舊債,以多餘款買下同樓隔壁一間54,不過此時房價已達每坪31萬元。雖然後來房市沉寂多年,價格一度回落約一成。但在2011年我將健康路兩戶中一戶(54)以每坪58萬元優惠價轉售予親人。

2003年聚鼎掛牌上櫃,我擔任董事長被迫提供500多張股票承銷,換得現金2000餘萬元,我又投資買下大直基湖路基隆河畔的「帝景二期」一戶頂樓保留戶。因為看到台北絕無僅有的美麗夜景,我二話不說,以每坪51萬元,購買一戶110,向銀行貸款4000萬元,那時正值SARS期間,房地產正低迷。但隨後三、四年,基隆河景豪宅房價飆漲,我的投資報酬率(依自備款計)更高。

因此我一直鼓勵年輕朋友要買房屋置產,因為房產會增值,而奢侈消費品汽車、名牌都會折舊。年輕時買房產也是強迫儲蓄,過節約生活,年少不儲蓄,老大徒傷悲。房產可保值,必要時可作擔保品向銀行融資,有利於未來的投資理財。

不過台灣自2008年至今房產大幅上漲,2014年台灣平均房價()是平均所得的9.2倍,雙北市更高達15倍,正常水準應在3~5倍。()台北房價相當64年的租金比,正常應是20年租金比。()房屋租金報酬率:東京5.53%、紐約4.29%、香港3%、上海2.66%、新加坡2.41%、台北1.57%,顯示目前台灣房價已漲過頭了,特別台北市及新北市,投資房地產時機不宜。

我無意吹噓自己的理財成就,只是希望以個人的經驗鼓勵無家世背景,無經濟基礎的年輕朋友。不要怨天尤人,不憤世嫉俗,不妄自菲薄,腳踏實地耐心經營你的家庭、職業與財富。雖不一定能發財,但年老過一個有尊嚴小康寬裕的生活,應不是奢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3509583

 回應文章

專宰小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1 15:24
嗯...我想張大師忘了說一件事.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比奢華,不是用來炒房地產的.其實,回歸到基本面.當你住在台北的市中心?你會覺得快樂??講不客氣點,這裡空氣爛,交通很擠,然後沒有綠地.... 這算啥東西?除非,你是老郭,或是連xx等人非要住在豪"窄"中躲避狗仔隊.不然??就到郊區去住就好了.其實,台北人都有一個壞毛病懶得運動...都喜歡吹冷氣,坐在辦公室.哪怕薪水低到快要受不了,還是不願意去外面工作.結果造成惡性循環,許多人都被上班打卡,下班責任制給卡死了.相對的,通勤時間長的地點不受親睞.但是市中心房價貴,環境差... 怎還會有人喜歡住在市中心呀??有夠扯的耶!!唉....這是台北人的毛病??還有,台北人很愛和人家比較.總覺得自己住的地方不夠高級,沒有和老郭,連xx等人當鄰居就是低人一等.奇怪耶!!國外,有錢人都住在別墅... 少數的商業人士住在市中心.怎會台北人這樣的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