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企業經營的風險與社會責任
2014/05/16 14:00:26瀏覽436|回應0|推薦4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生活篇》

政府官員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頻頻要企業為員工加薪。過去勞委會也曾關心「過勞死」問題。只是政府高官應先釐清台灣企業經營現狀。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甚麼?企業經營的風險有哪些?現代企業與員工之關係又如何?

一、企業的社會責任

企業經營的目的是在「創造價值」並「價值分享」。企業經營者受股東之託秉於「忠心」、「良善」、「公義」與「誠實」,善用資源,創造價值,再將價值分享給股東、員工、債權人、供應商及客戶。這才是企業全面的社會責任。

現代企業多已不是一個人或家族所擁有,而是由許多投資股東共同集資組成。特別是股票上市公司,更是開放給社會大眾投資,也包括眾多員工;有些企業經營者擁有之股份及權益比例很小。因此公司賺賠不僅涉及少數董監事之權益,更關係到大多數小股東及員工之利益。

今天許多公司都實施員工分紅入股,公司與員工利益休戚相關,公司獲利時,員工能分享紅利;公司營運困難時,減少獎金,甚至放無薪假,員工也多能共體時艱。

台灣企業界員工的薪給分為三部份,一為固定之本薪與職務加給;二為績效獎金,如每月之生產或銷售獎金及年終獎金;三是員工分紅,依年度結算,目前電子業員工分紅約佔公司稅後盈餘之10%~20%

企業經營的風險與社會責任

 

因此台灣企業員工固定薪資看似未加薪,但景氣好時全年實質所得卻增加很多。企業因為景氣變化大,為避免僵化的薪資結構,在不景氣時拖累公司,「績效獎金」及「員工分紅」正是企業人事費用彈性調整的緩衝劑。但也形成台灣企業主與員工互利共生的特殊關係。

企業並不是社會救濟事業。照顧弱勢族群,也不是只有「濟助」與「關懷」。更積極的作為是繁榮社會,增加國家稅收及社會福利預算。企業擴大投資生產,增加就業機會,創造社會財富,就是盡企業的社會責任。因此企業應追求效率、增強競爭力,才能繁榮經濟,富裕社會,間接照顧弱勢。企業理當照顧員工,但更要對眾多的投資股東負責。

二、企業的經營風險

企業外有景氣循環以及金融、能源、天災、人禍造成的危機;內有市場競爭及技術升級的挑戰。企業天天面臨市場優勝劣敗的生存競爭,必須戰戰兢兢,不斷提升競爭力,才能免於淘汰的命運。

筆者經營一家電子零組件公司,應客戶要求每年售價下降10~15%。高科技產業更要持續創新,經營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能夠倖存,正是持續嘔心瀝血經營的成果。也正因為我們上游努力創新、降低成本,下游系統廠才能維持國際競爭優勢。台灣正因為有千萬家類似企業,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耕耘,才有今天製造的優勢。

企業經營的風險與社會責任

 

企業有「日入斗金」時,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有此好運,也不是天天如此好運,縱使有這點成就也不是僥倖得來。何況企業也有「日出斗金」的時候,金融海嘯時,一家DRAM廠在兩年不景氣期間,現金部位從500億元降至5億元。多家曾叱吒風雲的電子新貴,在一夜之間,一生努力的心血幾乎損失殆盡。筆者在投資界十餘年,看盡多少企業「見他起高樓,見他樓塌了」。為政者應多一份同理心與同情。

 

企業主承擔股東的託付,員工的照顧,為企業生存發展,救亡圖存,也有心力交瘁的時候。 

~刊載於2011/4/6工商時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338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