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財富倫理(四)
2014/04/28 13:52:08瀏覽476|回應1|推薦0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生活篇》


五、財富價值的有限性

1.財富不可恃

  「不要勞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聰明,你豈要定晴在虛無的錢財上麼?因錢財必長翅膀,如鷹向天飛去」(箴廿三章45節)

  「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箴十三章11節)

  「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箴十一章28節)

2.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傳五章15節)

3.財富不能救贖靈魂

  「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詩四十九篇67節)

4.財富攔阻人信道

  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恩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路八章14節)

5.財富不能滿足人心

  「我勞勞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樂,到底為誰呢?這也是虛空,是極重的勞苦」(傳四章8節)

6.真實的富足不在地上的財富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啟三章17節)

  「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章10節)

「財富倫理」大多引述「聖經」,作為箴言,用一些實際的例子,作為旁證。在結束前看到近來媒體充斥22K,失業率偏高,不吃不喝15年買不起房子的抱怨,心有所感。其實早年工商業不發達,年輕人工作機會比現在更少,所得也不高,儲蓄購屋一樣艱辛。但事在人為,抱怨無法改變現狀。特舉兩個活生生的例證:一位是已逾七十歲退休老人,一位卅餘歲正在打拼的年輕人。他們都是出身於無權無勢、貧寒家庭,畢業於二、三流大學,卻多能成家立業,為家人開創「小確幸」的生活。

※ 一位職場的前輩,出身於苗栗農家,自大學畢業後,先考入政府機構工作,幾年後轉往某大企業集團工作至到退休。他早年成家後,太太在一家民營企業管財務,兩人收入都很微薄,但秉持客家人克勤克儉精神,每月兩人收入先分別付房貸、跟會,經常開支省吃儉用,當月若家人健康沒有醫藥費支出,又沒有太多紅白帖,才有節餘,在月底帶兩個兒子全家到巷口餃子館,吃水餃、喝酸辣湯,那是他們家最奢侈的饗宴,號稱「清平樂」。

慢慢他們累積了一些錢再投資股票,他十分重視產業基本面及企業體質,因此投資證券無往不利,賺來的錢則投資房地產。至今累積了龐大財富,兩個兒子都是國立大學畢業,一學電機、一學企管,目前也都跟著父親從事證券投資。

早年的「小確幸」就是一份安定的工作,一個和樂的家庭,一家人平價餐敘的「清平樂」。出身於平凡家庭,過著沒有豪宅、名車,也沒有名牌包與珠寶的簡樸生活。

幾十年過去了,兒女都受了完整的教育,分別成家立業。自己的財富慢慢累積,晚年得享含飴弄孫,無後顧之憂的安逸生活。這就是今天的「小確幸」。

 

※ 另一位教會認識的晚輩,出身於單親、清寒的家庭。年輕時在教會自習時,常為了省錢,中餐寧可餓一餐不吃。辛苦向學,大學畢業,靠自己努力考上一家民營銀行,結識了一位女同事,也一樣出身平凡家庭,結婚成家,用兩人積蓄在新北市買了一間小公寓。不久兩個孩子陸續出世,又要接年老父親同住,考慮在台北附近買不起大房子,於是夫妻倆分別申請到南部兩家不同的金融機構工作。在南部買了一間電梯大廈,四大房。這是一個不怨天尤人的年輕人的榜樣。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2874599

 回應文章

Loser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28 14:27

兩個例子,一樣得「錢」。

清平樂,很容易。只是相同的,那是建築在「錢」的上面。

沒有「錢」,買不起「清平」、買不起「樂」、更談不上「小確幸」了。

兩例子,只是「小富的示範」,相對於大富而言,不是嗎。

要是像非洲窮成那樣,顛沛流離餐風露宿,連1美元的食物都買不起。

請問,是能如何清平、如何樂、如何小確幸?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