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信仰追尋(上)
2014/04/03 13:50:07瀏覽838|回應0|推薦4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原計劃之《價值篇》,因恐過於嚴肅,更名為《生活篇》,談信仰、家庭與理財,並自即日起刊出。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生活篇》

【台南盲啞學生聖經班】

小學三年級我隨大姊參加「台南盲啞學校」學生在張寶靈教士家中舉行之聾啞聖經班,那是我正式接觸基督教信仰的開始。

1957年前後,台南浸信會的張寶靈宣教士,看到她衛民街住家旁邊的台南聾啞學校裡,一些視障或聽障學生,起了憐憫之心於是找到聾啞學校的一位基督徒崔王老師配合,就在張教士衛民街私宅開始聾啞聖經班。張教士口述聖經故事,崔王老師打手語,視障學生用聽的,聽障學生看手語。聽障的大姊忠華是最早加入聖經班的學生,不久他就帶領二姐、我及大弟忠業一齊參加,忠業也是聽障者。這段期間我聽了許多聖經故事。

印象最深刻的倒是聖誕節由美國教會捐贈的各種動物造型的巧克力糖,人手一盒,對從未吃過巧克力糖的我們是何等奢侈。其次是駐台美軍支援張教士為盲聾學生辦虎頭埤郊遊,多輛軍用大卡車,將聾啞學生接往目的地。在園地堆滿自助餐的食物及飲料,我第一次喝Fanta就在此,無限制的吃喝經驗也在此。

張寶靈教士最早是美南浸信會派駐山東省的宣教士,後來大陸淪陷,美南浸信會宣教士大多搬遷來台,在台建立許多浸信會,如台北仁愛堂、懷恩堂、懷寧浸信會、廈門街浸信會,及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浸信會。張教士最早派駐台南浸信會。當年台灣生活水平甚低,美國宣教士的薪俸相對富裕,他們可以租用獨門獨院的豪宅,還可雇用管家、車夫,出入都是私家三輪車。台南聾啞查經班開始就在張教士住的私宅內。

台南浸信會

不久張寶靈教士及台南浸信會張之信師母都認為,我與二姐忠敏應該回歸正常的教會系統,自小學三年級暑假,第一次參加台南浸信會假期聖經學校,台南聾啞學校學生,也搬回到府前路台南浸信會。

小學期間,除了假期聖經學校外,並沒有穩定的聚會,偶爾陪外婆參加主日崇拜。

進入初中後,在張吳競和師母力邀之下,我們每周六下午固定參加「中級助導會」及主日參加主日學。後來在成大建築系越南僑生盧光臨的帶領下,又組成少年詩班,定期在主日崇拜獻詩,我們也因此參加主日崇拜。與陳謹華、孟渝昭、林渝光、胡偉利、黃慶雲、歐維安自此結緣。

台南浸信會人才倍出,後來多成為教會界知名領袖人物,如鄭家常、林治平、朱樂華等。影響我最深的是我們少年助道會輔導劉大中,他不幸卅多歲即英年早逝。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222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