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功關鍵-聚鼎科技
2014/02/07 17:00:03瀏覽4802|回應0|推薦4

【忠於本份‧平凡人生】文集《職場篇》


聚鼎科技成立先天不足:一在創業資金;二在企業經營;三在人脈不足。成功的關鍵在於創辦人朱復華採行了正確的決策:

一、產品選擇

高分子正溫系數過電流保護元件(PPTC)使用範圍甚廣,資訊、通訊、電池、汽車、電源供應器等領域,都有廣泛需求。朱博士優先選擇個人電腦市場之主機板,因為台灣是全球最大的PC生產基地,PPTC使用量最大。聚鼎優先發展技術成熟之標準型資訊用PPTC,取代進口產品,市場拓展容易,資金回收快,公司很快自給自足。公司站穩腳步之後,再開發後續新產品其技術層次與市場開拓困難度逐漸升高。但聚鼎已跨越學習曲線最艱難之初階,員工累積經驗也日漸成熟。迎接新的挑戰,游刃有餘。

二、市場拓展

先替代進口,攻入國內領導廠商「華碩」,待建立公司知名度後,再拓展外銷,打入國際大廠,如HPDell等,以後次級客戶陸續跟進,至今聚鼎在資訊用PPTC市佔率達七成以上。聚鼎繼續發展電池用SLD,惟市場先驅對手與世界傳統電池大廠之間有市場壟斷關係,電池市場甚難突破。聚鼎立即改弦易轍領先開發超低阻值之SLR,切入智慧型手機使用之鋰高分子電池,聚鼎得以在電池市場異軍突起。

三、精簡投資

PPTC製作過程中有一關鍵製程需賴印刷電路版(PCB)設備。惟此設備投資金額龐大,且聚鼎化工技術團隊不諳PCB技術,投資風險大,因此採外包。雖然國內PCB大廠多以硬板技術為主,惟多年下來,聚鼎也已培植多家擅於樹脂軟板技術之PCB協力廠。聚鼎因此節省PCB生產線龐大金額之投資,也降低了技術的風險。

又公司設立初始多在新竹科學園區及大陸昆山分租廠房研發、生產。未購置固定廠房。待公司營運穩定,資金回流充裕後,2002年先投資興建崑山聚達廠;2008年購置目前在工業東四路之辦公室及研發大樓;2012年園區管理局核配工業東七路之土地,再興建第二廠;目前聚鼎在兩岸已有三間自有廠房,但公司未因此有過度的資金壓力,負債率甚低僅二成多。

聚鼎原始投資僅2億元,賴盈餘轉增資,與公積配股,資本擴大增至目前8億元,原始股東投資回報率達17倍之多。

與聚鼎同時籌建生產PPTC之另一同業,因後台老闆係傳統運輸業者,資金雄厚,一開始即投資兩億元蓋一大樓,後來產品研發落後,業務不振,持續虧損,最終停業。

四、技術自主

聚鼎技術團隊在朱復華、王紹裘、馬雲晉三位博士帶領下,以獨特之連續乾式製程,特殊之材料組合,生產出兼具品質穩定、效率高、成本低的產品。初始先後有三次國際大廠訴訟專利,聚鼎都以技術獨特立於不敗之地,雖多以和解收場。在上櫃案審查會中,審查委員符寶玲女士問:「既然你們技術沒有抄襲,為何要與對方和解?」我回答:「聚鼎是一小廠,沒有資源打持久戰。和解目的一在避免長時間訴訟官司,耗時、耗財。再者我們反訴對方專利無效,若成案,則在市場會增加許多抄襲的新競爭者,於雙方都不利。」為此我們化敵為友,最早訴告聚鼎的Littelfuse,透過併購德國Wickmann,成為今天聚鼎最大外資股東。

Wickmann係世界第三大過電流保護元件工廠,一直想進入高分子領域,惟技術難以突破,故於2001年以每股60元投資聚鼎。Wickmann後來為美國Littelfuse合併,Littelfuse因此成為當時聚鼎最大股東,原希望藉此再併購聚鼎。惟雙方併購價格談不攏,Littelfuse因此改以ODM方式與聚鼎合作至今。證明聚鼎的技術有獨特之市場地位。

五、持續創新

電子產業之特性:()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產品技術日新月異。作為電子零組件供應商必須持續創新,以順應產業潮流。聚鼎最早推出上市之產品售價已跌至當初售價之20%,而聚鼎公司目前平均毛利率尚能維持在四成以上,主要關鍵在持續創新從(1)設備自動化創新;(2)製程創新;到(3)產品功能、結構與材料創新 齊頭並進,歷久不懈。這也是我決定退休,將聚鼎掌舵手交與技術專業之朱復華與王紹裘博士;聚鼎未來成功之關鍵正在於他們前瞻的產業視野。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1100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