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1/26 22:03:15瀏覽3795|回應2|推薦22 | |
言語是很奇妙的東西,有時候,心裡想說的話、想達到的目的,但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會產生正反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特別是親子之間的互動,有時候一句話,會帶來激勵人心的力量,但如果說得不夠婉轉,常常成為傷害孩子、否定孩子的一把利刃。 父母與孩子相處,每天都像是在打仗一樣,你來我往,尤其當孩子不聽話、使性子、表現不如父母預期的時候,常常會把父母的耐性磨光,或是激怒父母、燃起父母心中的一把火,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脫口說出傷害孩子的話。縱使父母是無心的,但這些話就像刺一般,深深地刺入孩子心裡,在孩子的心裡〝發酵〞(慢慢變酸、變臭)。 你怎麼這麼笨!!! 為什麼你這麼不用功? 為什麼你這麼不聽話? 我講幾次了,為什麼你都沒聽進去? 人家都會,為什麼你都不會?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你有沒有感覺到,當你對著孩子講「為什麼」這三個字的時候,其實父母的態度是充滿情緒的、質問的、否定的,說真的,這樣的語氣真讓人覺得不舒服。 ×:為什麼你都不愛看書,你不讀書的話,將來怎麼會有出息! ○:這本書很有趣喔!我們一起來讀讀這本書,看看這本書要告訴我們哪些有趣的事情? 孩子不愛看書,父母用一些否定的話打擊孩子,只會讓孩子對「看書」這件事失去興趣,也對自己失去信心,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感,得不到父母的喜愛。 倒不如用邀請的方式,帶領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找尋與探索閱讀一本書的樂趣,如果父母自己都不愛看書,怎能奢望孩子會主動拿起書本閱讀呢? (按:父母的身教與言教是很重要的,為人父母者還是得以身作則。) ![]() ×:李小明每次都考100分,為什麼你數學只考了95分?你怎麼這麼粗心! ○:沒辦法考到100分,你一定覺得很氣餒吧!馬麻知道你已經盡力了。 拿別人的孩子做比較,會讓孩子產生自己不如他人的挫折感,覺得氣餒,抹煞了個人的努力與價值。孩子考不好已經很洩氣了,父母實在不需要在孩子的心頭上再插上一把刀。 倒不如用溫暖的態度,同理孩子考試成績未如預期的挫折感,接納孩子的表現,不指責、不批判,有了父母的理解與支持,孩子自己會努力爭取好的成績表現。 (按:其實數學考95分已經很好了,因為分數高低並不代表什麼,重點是孩子實際學到了哪些東西?不會的地方是否已經學會了?) ×:你笨手笨腳的,還想幫忙洗碗嗎?萬一打破碗盤怎麼辦,快點出去。 ○:你好貼心唷!謝謝你幫忙洗碗,你真是馬麻的好幫手呢!(啾咪~) 批評孩子,覺得孩子做得不夠好,這樣的言語會讓孩子對自己失去自信,甚至做事的時候會因為害怕犯錯、擔心惹父母生氣而變得畏懼退縮、不安恐懼。 倒不如做個欣賞孩子的父母,看見孩子願意幫忙做家事的用心,肯定與感謝孩子的付出,讓孩子感覺自己被父母所喜愛、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按:孩子願意幫忙做家事是很棒的學習,就算做不好又如何?不斷地學習,未來一定會越做越好的。) ![]() ![]() ![]() 父母能夠欣賞及肯定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可以欣賞自己、肯定自己,這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關鍵因素。 給孩子一個舞台,讓他們有機會表現、有機會得到父母的讚美,不但孩子開心,父母又多了好幫手,這是個創造雙贏的局面,何樂而不為呢!
.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