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5 10:54:10瀏覽2046|回應8|推薦56 | |
來補充國文常識囉。 今天雖然又與阿婷來學校讀書,不過一早我就棄美奔中,把紐約雜誌和彭蒙慧英語給甩得遠遠的,直奔四樓的圖書館。 畢竟實在太久沒能好好的看上幾本書了,於是,選了張曉風《地毯的那一端》,簡媜《只緣身在此山中》和張曼娟的《百年相思》,馬上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 三本都讀完的同時,折回去還書,打算再借個幾本啃時,突然斗大的三個字《桃花扇》映入眼簾。我欣喜欲狂地把那本書給抽出,卻失落地發現只是同名,內容不是我鍾情的,清代戲曲《桃花扇》。 還記得當初歷史在教戲曲時,全班一反從前萎靡神態(如果你要學各朝代的行政單位,核心官員名稱的流變,想不萎靡也難。),轉而興致勃勃的聽了起來。尤其棒打薄情郎,負心漢到最後窮苦潦倒的戲碼更是大家的最愛。然而,由於時間不足,所以老師並沒有提及《桃花扇》,是我覺得非常可惜之處。 我高一時,逛過一個部落格,名字也是《桃花扇》。一點進去首頁,只寫著一行字:國破家亡,血衍桃花,桃花扇。 當時,我被這行文字所迷惑,不曉得這段話是否有更深的意涵,尤其桃花又是我最嗜愛的花種。於是趕緊上網去查桃花扇究竟所指為何。在此先讓大家分享一下桃花扇背後,所象徵的家國情感。 《桃花扇》 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在南京舊院,共訂婚約。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候方域手頭拮據,暗送粧奩,以拉攏侯方域,結交復社。香君識破阮大鋮的圈套,堅決退還粧奩。阮大鋮懷恨在心,在南明王朝建立後,誣告侯方域暗中勾結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他倉皇逃離南京。先是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自縊,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重新得勢。 他們強迫香君改嫁黨羽田仰,香君誓死不從,以頭撞地,血濺定情詩扇。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之後,清兵南下,他們又把河防前線的三鎮兵馬調走,史可法獨木難支,清兵長驅直入,之後,南明滅亡。幾經波折,侯、李又得重逢。但國已破,何以為家?他們終於撕破了桃花扇,分別出家。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戲曲的安排,在侯、李兩人重逢時,理當該是皆大歡喜,歡喜成婚的大好結局。但,他們卻選擇撕破當初定情的桃花扇,尤其上頭還有李香君為侯方域所染上,艷紅如桃的血花,各自出家。 這樣悽楚的結局,我原先以為實在是教人無法接受。後來,書漸漸讀得多了,鍾文音一書《愛別離》,則讓我徹底體會到情感的衡量價值.絕非建構在兩人最終是否有在一起;而是兩人相處時,那反覆穿梭兩人之間所產生的情感脈絡,是否完成了一塊美麗的織錦,抑或只是一團混沌的,雜亂不堪的毛線球。 而侯、李兩人的情感,絕對是前者,甚至比我艱澀的比喻,顯得更為動人。 尤其作者孔尙任在侯、李兩人之中,除了忠貞的愛情外,更寄託了他對明朝的民族思想。於是他故意設計了這樣的衝突,讓人於不勝唏噓之時,更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明朝滅亡時,對人民心中造成了多大的衝擊和痛苦;同時,也大幅提高了這齣戲的戲劇張力。使得《桃花扇》與洪昇的《長生殿》並列為明清傳奇的壓軸之作,後人又合稱為「南洪北孔」。 部份資料引用於:http://www.tsjh.tpc.edu.tw/blog/more.asp?name=wump&id=6642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