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2/11 15:28:47瀏覽1004|回應2|推薦46 | |
其實,我當時面對的問題,就是轉組。我至今仍相信,如果當初沒有轉組這個舉動,那此時的我,早已永遠的跟寫作擦身而過。 選組,想必不少人都有這個經驗。從你選第幾類組,就可以大概推測你將來的職業。所以選組,算是為將來的生活鋪路。這也是我所謂的,人生大事。 一年級下學期,同學們熱烈地討論著未來的組別。而我則一臉尷尬的看著我的性向測驗, 上頭顯示著fifty-fifty (五十五十),意思是,我在社會組和自然組的潛力一樣。而反觀同學們的,大部分都顯示出明顯的差距。 我事後常回想,那個測驗真準,因為那代表著我兩個組別都得經歷那麼一回。 我首先選擇的是自然組。 在台灣目前的普世價值中,總認為自然組的出路比較多,而目前的3C產業、光纖科技、尤其奈米更被稱為二十一世紀的主導,急迫的人才需求,讓自然組總被賦予較多的期待。在毫無頭緒的處境下,眼看著選組日期一天一天的逼近,我只得先選擇這個看似願景無限、且外人較看好的組別。 恰好我對犯罪心理學有興趣,而心理學是第三類組。於是我有點心虛地在表格上第三類組的方框打勾。 但我在高二上學期那段歲月,過得不是很快樂。非關成績優劣,除了物理讀得有點吃力,我化學和生物都大致保持著不錯的成績。真正的理由是,在我找資料的途中,我逐漸發現心理系,至少在台灣的心理系,並不是我想追求的類型。而且隨著資料的齊全,我越來越確定,自己不可能去讀心理系。 於是我再一次地陷入了尷尬的處境,不,這次更尷尬。我的第二志願是中文系,第三志願是化學系。兩個系的類組天差地遠。因此,一個不曾思考過的念頭,毫無預警的浮上腦海:轉組。 一開始,我選擇忽視這樣的聲音。我繼續讀著自然組,並刻意保持心情寧靜,不曾告訴朋友我這樣的心事。我偷偷的下了另外一個決定,我要讀下去,然後我的志願將會成為化學系。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人生只有那麼一次,何必委屈自己在第三志願。 但當時的我只能活在這樣的幻覺裡。 畢竟我的物理、化學、生物都讀了半年,如果轉組了,那我這半年來豈不是白忙一場?就像我先前描述的選擇題一樣,那些碩大的椰子果實,就象徵著這三個科目,而自然組就是我心目中,一條向海的路。 PS再一張迷迷羊,紓解沉重話題帶來的憂鬱。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