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的調音叉(American tuning fork):彼得‧西格(Pete Seeger)上集
2008/09/09 05:20:55瀏覽296|回應0|推薦1

2003 6.1 刊於世界週刊

美國的調音叉American tuning fork:彼得‧西格(Pete Seeger)上集

      今天這裡地方報紙的頭條新聞大大一排英文字:「Where have all the anti-war songs gone?」談論在咖啡屋駐唱的民歌手是否演唱反戰歌謠的棘手問題。其實,最近收音機也一再傳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花兒都到哪裡去了?)這首歌;在美國與伊拉克戰爭期間,這首有反戰味道的老歌,有些電台似乎一天不播它三遍絕不罷手!

      〈花兒都到哪裡去了?〉是被美國詩人Carl Sanderbury稱為「美國調音叉」(American tuning fork)彼得‧西格(Pete Seeger)所寫的歌曲。《民謠、鄉村、西部音樂百科全書》,將這位民歌手兼社運家(Folksinger/activist) 也白紙黑字地尊崇為:「不管是音樂或藝術上的貢獻,是歌者或作曲、作詞家的身份,是編或寫,他在音樂領域內與外,都是各個年齡層人的最佳父格楷模!」

Pete Seeger是一位傳奇性人物, 84歲的他現今仍和被他稱為「沒有她,地球將不再自轉,太陽也不再發光。」的妻子Toshi住在Beacon , New York的哈德遜河邊,一間一群好友協助所建造成的小木屋。雖已耄耋之年,Seeger猶努力創作不斷,以音樂來傳送理念與民聲。為慶祝其演唱事業60年,1998年,Appleseed Recording出版了兩張CD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The Songs of Pete Seeger),兩個半小時的專輯裡,許多國內外仰慕Seeger的歌手,比如 Jackson BrowneBonnie RaittBruce Springsteen Delores Keane( Scotland),Bruce CockburnCanada),Billy Bragg( England ),……吟唱他所寫的暢銷民歌來表達他們對他的敬仰。但兩張紀念專輯只是介紹多產的Seeger的一段開場白罷,他還有許多童謠、情歌、聖誕、藍調歌曲或純樂器演奏曲的作品,Appleseed Recording的創始人Jim Musselman預備為他出版更多的紀念專輯。

Seeger是一位享譽國內外的民歌吟唱詩人,認為民歌,雖文字、曲調簡單,卻比歌劇或交響樂能傳達人類最基本的七情六欲。正如Paul Little所言:歐洲因民謠豐富,常感動音樂大師BartokMoussorgskyDvorak……改寫古老歌謠,成就一首首流傳萬世的美麗樂章。美國雖建國不長,仍有許多屬於自己國家的敘事曲或民謠,比如黑人在plantations的奴隸曲調,早期貿易商船上的水手所吟唱的漂泊歌謠,西部拓荒先鋒們的奮鬥敘事史詩……都值得珍惜。何況,時代一直在改變,人民更需寫出屬於自己時代的歌謠,反映出時代脈搏的跳動。只要還有人寫音樂,就會有民歌,唱出我們孩童時期所聽到的歌曲,也寫出屬於我們自己生活的各種經歷,影響下一代,就像上一代的歌謠曾影響過我們這一代的一般。

真正的民歌手都能把一段老歌或一段古語推陳出新,以及創作新曲,使之富有時代意義與感動人心,而 Seeger正是此中好手,他有一首曲子就叫〈Arrange and Rearrange〉。Seeger說人腦分為左右,某部分的腦細胞就是能把一些人所想不到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管那是一段曲調或是一段歌詞。比如,有一回他正在彈奏一首他妹妹一直在哼唱的歌曲,突然靈感來到,於是那首有名的〈Living in the country〉便如此完成了。只是,他也愛引用愛迪生的一句話:天才是95%的努力,5%的靈感,「努力」還是最重要。〈Waist Deep in the Big Muddy〉這首歌,是他看到了美國大兵涉水跨過湄公河的照片,「Waist deep in the big muddy and the big fool says to push on. 」整段歌詞突然顯現腦際!只是,他又繼續奮鬥了兩三個禮拜後,整首歌才能唱,而這就是他所謂的「努力」了。

Seeger的民歌(Songs of people)總是唱出人民生活的經歷與心聲。他認為工人是世界的拯救階層,所以應該多了解這一階層人的音樂。他說以前最真實的勞工歌曲大都是鄉村歌曲;當然鄉村歌曲並不只侷限於勞工的層面,但像〈綠袖子〉(Greensleeve)這種歌,很明顯地,絕不會是勞工歌曲,應是十六世紀的流行歌(Pop song)

Seeger對弱勢團體的民權議題非常關切,因此被控訴傾向於社會主義,而被列上「黑名單」高達十七年,成為電視電台以及許多大型演唱會的拒絕往來戶。然而,他的草根性強韌,越挫越勇,依舊四處巡迴演唱。曾受邀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開演唱會,座無虛席。1994年更得到NEA(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的國家勳章,同年10月,在華府甘迺迪中心 (Kennedy Center)接受國家藝術界終身成就的至高榮譽禮崇(Lifetime Achievement Honor)19961月,他被引進Rock and Roll名人堂,4月得到他母校哈佛大學所頒贈的傑出校友藝術勳章。19961997年獲得最佳傳統民歌唱片與光碟的葛拉美獎(Grammy Award)。八、九十年代,他呼籲環保,組織Clearwater義務團體,成立Hudson River Sloop Restoration, Inc,募款建造了一艘106呎單桅縱帆船the Clearwater,沿著哈德遜河,教導大家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使得哈德遜河很多地方又可以安全游泳了。因對人權、環保的呼籲,1999年,古巴頒給了他最高榮譽的Felix Varela Medal

這位曾與有名的劇作家Author Miller在國會聽證會上受到質詢,在麥卡錫時期(McCarthy-era)被列上黑名單,如今卻又如此受到世人的仰慕與尊崇,而且獲得各種榮譽的Pete Seeger,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在怎樣的背景與出身下,敢走在時代尖端,甘心受議論,不怕被打壓,堅持把音樂和理念結合,以建立更合乎人性、更適合人居住的世界的呢?

Pete Seeger191953日在Patterson, NY出生,父母親都是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教授。父親Charles Seeger是音樂學者,母親Constance Seeger是小提琴演奏家兼教師,祖先都隨「五月花」來,是正直、誠實的清教徒。生長在這樣一個充滿音樂基因家庭的他,從小就接觸音樂,他的母親當他很小時就想教他音樂,但他有反抗心裡,不愛生硬的樂理。他父親遂建議「讓彼得自己玩玩吧!」(Let Peter enjoy it.),於是他的母親在家中散置各種樂器,鋼琴、風琴、手提琴、鐵琴、木琴……任其「玩耍」。

Seeger在邊玩邊摸索中,五歲就從各種樂器中聽出不同的曲調。雖不懂樂理,仍自然地分辨大調小調,或知道怎樣將出現augmented chord等;像我們不曾學文法,只要從小願說會聽,就能順口把文法應用到語言中一般。在這種自由學習、寓教於樂的環境中,他學會多種樂器,長大後還寫了一本《Henscratches and Flyspecks》的教本,告訴人學音樂並沒有那麼難,更不需要害怕。

Seeger人生最大轉捩點出現在1936年。十六歲時,他父親利用暑假帶他到北卡Asheville參加一位鄉下律師Bascom Lunsford舉辦的阿帕拉契山脈的戶外歌舞慶典(Appalachian Festival,  the Asheville Mountain Song and Dance Festival)。在那裡,他好奇地觀察那些人的群居生活,第一次聽到慈祥可親的Aunt Samantha Bumgarner坐在搖椅上,一邊彈老式五弦Banjo,一邊吟唱古老的抒情敘事歌謠。Lunsford知道Seeger在高中的爵士樂隊裡彈tenor Banjo後,以五分鐘的時間教會他基本的五弦Banjo。年輕的Seeger精力充沛,很喜歡Banjo那種清脆鏗鏘的節奏感,便一頭栽了進去,回去後正式拜師學藝。當他聽到他紐約的一位老師說他有位住在肯塔基州的親戚Rufus,可以教他更高階的Banjo後,1940年夏天,他搭便車、搭貨櫃列車南下,學到了Clawhammer等彈法。因坊間的Banjo教授法都太呆板或太專業化,不能引發人照書學習的樂趣,1943年,他在父親的鼓勵下,自費與不收版權地出版了一本《How to Play the Five-String Banjo》,以像Hammer-0n and Pull-off生動的教法,教人演奏Banjo,讓人分享他的學習成果。

儘管雙親都是著名音樂學院的教授,Seeger對古典音樂並不感興趣,他說: 「這就像你父親是牧師或律師,你不會想步其後塵的。」十三歲時,他訂閱New Masses,崇拜的偶像是Lincoln Steffens Mike Gold ,希望以後從事新聞事業。但在北卡Asheville接觸到Banjo與民歌後,他整個人便沈浸其中。1938年春,在哈佛大學社會系讀大二時,他於期末考前,決定休學,成為巡迴歌者(traveling musician),以自己所畫的新英格蘭農舍水彩畫交換飲食住宿,並曾隨著木偶劇團在紐約州演出,參加農民集會,成為一個四處發掘民歌、收集民歌,關切農民生活的理想主義者。

其實,Seeger之所以對民謠有興趣,認為音樂應該反映民情,與政治理念結合的觀點,始自他的父親Charles Seeger。老Seeger認為音樂應該帶有政治力量,改革社會。在紐約茱利亞音樂學院任教前,他曾是加州柏克萊大學的音樂教授,然而強烈的和平反戰主義(pacifism)意識,使他和很多人不睦, 1918年秋,辭職離去。

Seeger是第一位開人種音樂學(Ethnomusicology)的教授。第一次大戰前,參加Wobbies的歌唱勞工運動(Singing Labor movement),親睹為加州果農打工的移民所受到的剝削,深為勞工那種次等公民惡劣的工作與生活條件不平,加上他認為真正的音樂應該以當地人的語言唱出人們真實的生活體驗,而不是拿音樂理論耍花槍或矯揉做地填詞作詩。因為民歌的特點應該沒有所謂的超級巨星(superstar),也沒有百萬暢銷曲(Hits),歌者與聽眾間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重點全在歌詞與歌聲。也就是說,民歌所強調的是情感的真實,並不是音樂上的技巧。

Seeger便是在他父親的影響和支持下,對簡單、直接、真實,抒發出平民百姓心緒的歌謠產生了興趣,甚至到過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做過民俗學家(Folklorist)Alan Lomax的助手,幫助他收集民謠,建立美國傳統歌謠音樂的檔案管理。也是在聽過Lomax錄製的許多民謠後,他對美國的歌謠產生了更深層的認識,決定到各處研究地方歌謠,「帶一把Banjo到處漂泊,流浪,走天下。」到南方與中西部,探訪觀察那些住在高山、山谷、平原彈唱民歌的人。

1939年與1940年間,Seeger遇到了一些民歌界的傳奇人物,比如彈十二弦吉他(12-String Guitar)的藍調歌手Leadbelly,以及蘇格蘭/愛爾蘭民運家、作曲家、民謠歌手Jim Garland , Sara Ogen , Aunt Molly JacksonSeeger: 「我最好的教育都來自他們。」他們都很會說故事,也知道許多極其古老的民謠,而且不怕以音樂來為弱勢團體爭取公義。

Seeger尤其喜歡Leadbelly唱的那些真情流露、反映人生的歌謠,也欣賞他彈奏十二弦吉他的手法,說他吉他的低音部分,沒有花俏的和弦卻都非常優美。因此,當Leadbelly去世,他很後悔沒有從Leadbelly處學藝,怕Leadbelly的彈法失傳,便開始專心鑽研,甚至拜師學習,寫了一本《A Folksinger’s Guide to the 12-String Guitar as Played by Leadbelly》,留下Leadbelly的吉他彈法。

Seeger必須拜師學藝是他原來並不彈吉他的,會彈吉他純屬偶然。一次,他正在南方漂泊演唱,當時21歲的他,從一列貨櫃列車上跳下來,把他的banjo跳壞了。因為身上沒錢,只能以5塊錢從當鋪處買到一把最便宜的小吉他。即使快就學會了彈奏一些主要和弦,一存夠錢買一把好的Banjo 後,就把吉他給丟了。

1941Seeger在「憤怒的葡萄」(Grapes of Wrath),一個為加州移民勞工爭取權益的慈善音樂會上,遇到了Woody Guthrie。兩人見面這天,33日,人稱現代民歌的濫觴日。

Guthrie 是一位寫作與吟唱敘事詩的好手,會寫曲,更擅填詞。民謠學家Alan Lomax稱他是像寫羅賓漢史詩的詩人,要他終此一生都不能停止填寫敘事歌謠(Ballads)Bob DylanGuthrie極為崇拜,1967年,Guthrie 55歲,因為先天性神經系統失調過世前,他曾特地到醫院探訪。Guthrie所寫的歌,〈This Land is Your Land〉、〈So LongIt’s good to Know You〉、〈Do Re Mi〉都很簡單,卻流傳長遠。尤其〈This Land is Your Land〉至今仍為人喜愛。很多人所不知的是,這首歌並不是在電台播放出名的,而是靠著小孩、大人,在夏令營、校園、教會,口傳口,耳傳耳,一傳十,十傳百,傳唱出名的。

Seeger是在遇到Guthrie這位無時無地都在作曲寫詞的民歌好手後,才發現自己也能填詞,而且更擅寫曲。因與Guthrie志同道合, 1940年,兩人成立Almanacs樂團,一個很鬆散的團體,誰剛好在那裡,誰便加入練唱;演唱者曾包括Lee HaysMillard LampellSis CunninghamSonny TerryBrownie McGee……。但大體上,仍以Seeger Lee HaysMillard Lampell為主,常在勞工集會場所或移民聚集處,演唱支持勞工聯盟或反極右法西斯的歌曲,演唱的歌除了自己所寫的外,很多也取自傳統歌謠。

1942年,美國加入二次大戰, Seeger入伍, Almanacs只好解散。Seeger常被委任在軍中的同樂會中彈唱Banjo娛樂同袍,提升士氣。便是在這些演唱會中,Seeger發現自己頗有藉著音樂來與大型會眾溝通的能力。因在軍中仍與Banjo不離手,Seeger曾笑著說,當他的小孩問他:「爸爸!您二次世界大戰在部隊裡都做些甚麼?」他只好說:「爸爸都在軍中彈唱Banjo。」第一次部隊休假出營時,Seeger與他的人生愛侶Tashi Ohta結婚。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eepumpkin&aid=2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