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5/09/21 02:21:12瀏覽1188|回應9|推薦52 | |
在中國大陸,很多「國貨」,牌子老,品質好,真正就是台灣人所說的「俗又大碗」。品牌名稱沒有像台灣這樣講究,品質卻有著相當的保證。 很多人誤以為中國大陸就像一個其醜無比又一無是處的國家,這要「歸功」於各類媒體不知名的心態所致。 好像提起中國大陸,就是黑心商品橫行,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不好。 其實,最糟糕的,是這種只看他人缺點,永不知道自己問題的狹隘視野。 一個國家存在著許多的層面,人們若是一謂的只批判它錯誤或壞的那一面,不去觀看他進步與良好的那一面,那麼,自大與驕傲會矇蔽了清明的心境與眼睛。 如果,你一直以為,中國大陸相當的落後與悲慘。 那麼,請你用自己的眼睛,進去看看,那樣的地方,那樣的世界。 * 我的蒙牛牛奶只剩下冰箱內的一包了。 北京之行,蒙牛牛奶是我最愛之一。 在中國大陸,蒙牛與伊利是牛奶的兩大企業,就好像台灣的統一與味全。 不管是在哪裡,我特愛濃濃的牛奶,不吃飯,就喝牛奶,都可以滿足好久好久。一杯牛奶,讓我一整天都精神抖擻,幸福的可以飛上天!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不就是一杯牛奶,哪會有這麼神奇的力量?更何況,牛奶不就是同一個樣嗎?哪有這麼好喝?好喝到讓我大老遠的坐飛機扛了一整箱回台灣。 不要懷疑,它真的值得讓你扛著飛躍海峽! 除了牛奶本身的香濃可口之外,蒙牛企業的今日,背後有著許多的故事。 1999年,董事長牛根生白手起家。 2004年,蒙牛公司就建成了全大陸最大的國際示範牧場,牧場佔地8848畝,飼養牛隻共一萬頭。將全球四大洲12個國家的牧草全部種植在同一處,而且還發展出「擠奶機器人」,是中國大陸的首例。 董事長牛根生後來不惜將自己所有的股份釋出,為求蒙牛企業的永續經營。 擁有或者失去的差別,不是在於你手中握住了多少,而是在於,智慧與滿足。 有智慧的人,不執著不強求;滿足的人,常行善積德,幫助他人。 其實看來是「失去」,卻是另一個層面的「擁有」。 放手的智慧,不是人人都有。 蒙牛副總裁孫先紅,出身於一名刷瓶工;花了六年的時間,讓企業從零品牌到首品牌;又從副總裁到一夕之間無故被免職的流放者。 東山再起時,已經是41歲了,在五年內成為了「牛奶大王」。 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石滋宜認為,蒙牛企業之所以成功的主要關鍵因素在於「經營人心」;在企業內部,注重向下的經營人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市場上,擅長於經營客戶與消費者的心,建立企業品牌的美譽與忠誠度。 人生的路上,需要熱情與韌性。 才能讓迷途失措的人們,找到一盞明燈,勇敢的往下一個旅途行去。 蒙牛企業的故事,寫成了一本「蒙牛內幕」。 蒙牛內幕中,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 生命的越挫越勇,企業領導的智慧與遠見,施比受更有福的企業實踐。 在一個商業化翻騰的世界中,除了商業化外,有著更多值得人們去思考的課題。 不僅只是做生意,做一個商人。 我一面翻閱著「蒙牛內幕」,看著這些人的故事與經歷,喝完我僅剩下的最後一杯蒙牛牛奶。 下次,再扛兩箱好了。 或者哪位可愛的朋友願意幫我呢? 呵呵,兩箱的蒙牛,肯定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