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5/01 18:46:40瀏覽1657|回應3|推薦16 | |
我要減半!~改革不停、經濟優先! 針對連日來國會改革議題的紛紛擾擾,世雄認為國會改革絕不能停,然修憲重點不應在立委席次,應在相關配套措施的增訂,而修憲如此龐大之工作亦應該在此次新憲至少實施過一次後,再行檢討修正。 前年,為求徹底改變台灣立法院之問政品質及國會議員的素質,各政黨順應民意,簽字連署推動國會改革,朝向立委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改革。去年經由任務型國大完成歷史性修憲任務,確定了96年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並將席次縮減為一百一十三席,當時雖有例如立委席次減半之後,可能造成少數立委,可能僅需要3名立委即可以把持一個委員會,權力過渡膨脹的疑慮;或是選區變小、買票機會增加等問題,但在強大民意壓迫下,終於讓多年立委減半得以正式通過。顯見,該新憲版本在當時所具備的民意正當性。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席次減半之後,可能面臨的問題亦不少,但事實上,台灣民眾對國會印象普遍不佳,前次修憲被迫減半,也是龐大民怨所致。如今雖然減半過後權力過渡膨脹、買票增加等配套不足問題仍可能存在,但新憲連實施都尚未實施,即要再次修憲,雖有正當性,卻也有正當性不足之疑慮!畢竟未實施過,焉能知道其好壞及影響。尤其當媒體專注於立委席次之擴增,讓民眾感覺是否怕自己選不上而增加席次,似乎有自肥之嫌,而當自肥與好的配套修憲綁在一起,形成輿論焦點,即使有好的修憲版本也是枉然。 因此世雄認為既然新憲已經通過不僅代表的是當初朝野各黨的支持,亦代表當時94年最新的民意,這樣經過各方努力溝通、花費龐大社會資源所產生的國會改革新憲法,至少應實行一至二屆,具有實際操作後的經驗;畢竟目前最重要的應是如何讓台灣經濟面拉回平面,傾國家之全力拼經濟是政府、是全民、更是國會刻不容緩的責任與工作,不宜再花費龐大的國家資源與社會成本來耗費;而當新憲實施過後,如果國會議事運作上仍然是窒礙難行抑或造成憲政運作不順利或國會更多之亂象,自然民意會有高漲的反彈之聲,此時再來推動新一波的修憲更為合宜亦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當然改革的腳步是永遠不能停,在此時立法院應該作的是將相關的配套修法提出,供予專家學者及社會大眾共同檢驗與討論;而在第七屆國會改選之後,由專家學者與社會大眾共同拿著超大放大鏡、將本次所討論配套不足之問題與新制產生下的立法院運作議事相比較,再作更進一步的檢視,隨時為下一階段的改革作準備。 社會資源有限、國家要拼經濟要優先!改革不能停、如果方向正確就要堅定走下去!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