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9 23:51:51瀏覽2074|回應3|推薦42 | |
寫在前頭 剛剛打開電郵,看到千里外的老爺給孩子寄來一段話和附件,我看了,那是1995年3月發表於《美佛慧訊》38期的拙章,這些早已束之高閣的陳年往事,讀著早已淡忘的往事,想到兩個孩子都成家立業,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媽媽」一詞對兩個兒子而言,現在也許不像童年時代的重要,讀著讀著,忍不住地熱淚迸流,也許我應該高興,高興孩子們的成就,歡喜自己世間責任已了,感恩之餘,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 最近收到許多佛友來信,提到在美國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問題。很慚愧囿於時間與精力,無法一一作答,現僅將末學的體驗貢獻諸位,並藉以拋磚引玉,引起父母菩薩們的共鳴,共同探討如何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及教育子女中。歡迎大家踴躍賜稿,也許每個人的體驗不一,然而透過經驗交流與心得共享,將使佛法更容易實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使我們現生就能得到法益。 談到子女的教育,末學實在不敢說自已的教育成功,今天能有這樣的果實,應該是感謝善緣所感,是佛菩薩的慈悲護佑,是孩子們的體貼所顯現的成果,並非我這個老媽教子有方。 我家有兩個男孩,老大今年十九歲,今秋將進入RPI(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理工學院就讀電機工程,老二今年十六歲,高中二年級(此間高中有四年)。 初為人母時,我的老祖母常教我對小孩要「疼於心、愛於骨,不疼於皮」,老祖母說:「孩子做錯了,該罰(打)的時候就得罰,不要捨不得罰,結果一意姑息,失去教育機會,長大後危害國家社會。」第二個孩子出生時,老祖母又說:「龍頭要捉穩!大的教好,小的自然有好榜樣可學,妳就不怕老二學壞啦!」 基於老祖母的教示,兩個孩子七歲之前我管得很嚴,也全程陪他們,直到他們上了幼稚園之後才開始重新投入職場。也許幼時打下好根基,長大後他們都很體貼老媽。 提到全程陪他們,包括提供安全溫暖的成長空間,例如兩歲之前不到公共場所(預防幼小生命抵抗力不足,受到細菌感染)、兩歲開始帶孩子們出外認識學習新知(上山下海,親自實地教學,陪同參觀各種博物館等),七歲之後,我把孩子當知心朋友來溝通討論,當未來佛一樣的尊敬,視同父母一樣的尊重。 對孩子的尊重是我家的特色。當我們需要孩子幫忙時,一定會加個「請」字,並尊重孩子的選擇,加句「好嗎」或「好不好」,事後一定「謝謝」。同樣是一句話,柔言軟語是一句話,權威性的命令也是一句話,但聽者的感受就不同。以「搬椅子過來」為例,用「請把椅子搬過來好嗎?」或「拜託,請把椅子搬給媽媽」和對著孩子叫「把椅子搬過來!」動作相同,但感受就截然不同。也許是從小開始薰陶,孩子在有禮的環境中成長,現在孩子也以禮對待他人。此正應驗了古德的一句明言-父母如同一面鏡子,是子女最佳學習的榜樣。 愛兒護兒但不要誤兒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經驗都是寶貴的。就連「跌倒」也是一種可貴的成長經驗,是幫助我們成長的養料,若缺少了它,則無法真正體驗(品味)人生。 我在家是長女,從小就接受父親的訓練,曾有小學六年級就獨自搭車從鄉下到台中去照顧住院的母親的記錄。母親出院那天,父親拿了五塊錢(三十年前的五塊錢還很值錢呢),要我獨自出去「逛街」,從醫院出去經過什麼路,再回到醫院來向他報告。 我一個小女孩,在熱鬧的、陌生的市區蹓躂,也是夠「勇敢」的了。而我的父親更勇敢,不怕她的女兒被誘拐或綁架。除此,我從小即被訓練成「代書」,小學四年級開始即代替村人寫信給他們出外的子女。十八歲那年父親赴越南工作,我別無選擇留在鄉下照顧家裡,負起家中對外的一切連絡事宜,包括申報所得稅、教導弟妹、分擔家事等。我定期抽查三個弟弟的書包、檢查成績單,有時還就弟妹的課業到學校拜訪老師。我幾乎包辦了所有的雜事,讓弟妹們安心讀書,雖然父親不在家裡,但家裡和樂溫暖。在我想來,我是「愛護」弟妹們的,為了弟妹一切皆可拋,也很感謝父親給我種種的訓練。 我是「愛護」弟妹心切的。但這個心念卻在我結婚後整個粉碎了;原來愛護並非捨不得他們做、捨不得他們受(吃)苦、捨不得他們受到絲毫的委曲!我體認到隱藏在愛護背後那層深意!於是我把這份從跌倒中得到的寶貴體驗拿來對待我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開始讓「孩子們跌倒」,讓孩子們一起做家事,訓練他們清洗手間、洗碗、打掃房間等。小小的年紀,要他們清掃房間並達到大人的標準是有一段差距的,但是既已發佈出去的「指令」,我不會因為這段「差距」就自己動手「拿回來做」,我不放棄讓孩子們學習的機會,就算掃不乾淨或洗不乾淨都沒有關係(事後老媽自已若看不過去,可以再洗一遍,但絕不當面嚴厲批判)。從這裡,我讓孩子認識到媽媽交待的工作不能妥協,也不能偷懶。一方面讓孩子有參與感和責任感,再方面有被重視的榮譽感。 學校應作的功課,大部份的孩子都有個通病-明天再作的習慣。考試時也非等到最後一天才開始趕夜車。我家的孩子也不例外,好在我這個老媽是個夜貓子,他要趕夜車時我照樣奉陪,嘗過幾次熬夜的苦頭後,他即舉雙手投降,從此「安分守己」,乖乖地按時寫作業。 分擔家事如此,功課如此,其他待人接物也如此,我讓孩子全程參與,陪孩子們跌倒,同享成敗。 培養慈悲 分享快樂 生活在沒戰亂年代的孩子是無法體會親人分離的苦痛,無法體認身體敗壞的無奈。當老大被選入榮譽班時,我沒有特別高興,反而擔心孩子在榮譽班裡日久產生高人一等的驕傲心態,無法體會貧人的困境,因此我帶他去看貧民區,去看老年人。我培養他、教他對人要慈悲,帶他去幫助、去關懷需要幫助的人,直到他能夠接受了,才同意他轉入榮譽班。為此,有一年老大還被學校選為Mediator,經學校推送至州府受訓三天,回來後擔任調解全校近千名同學之間糾紛的工作。 佛時時在我們心中是我家的特色之一。家裡客廳正中掛著一幅懺公恭繪,法相莊嚴的金色阿彌陀佛聖像,家裡的每一位成員不管外出或回來,一定先在佛像前問訊或頂禮,用餐之前先誦供養偈。談到「用餐」,就要特別感謝孩子們的合作。通常由葷食改成素食最難通過的要算「子女關」了,非常幸運的,我們家在改變的過程中,這一關竟是最順利的,這要感謝我那鑽研營養的老爺大人了。 我那仙風道骨的先生最怕吃素沒有營養,因此工作餘暇自己動手種植各種「有機蔬菜」,研究營養。改變吃素之初,他除灌輸孩子素食及慈悲觀念外,並告訴孩子們動物在成長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化學藥品將危害人體健康,在他不斷灌輸中,孩子們素食的意願隨之提高,到最後我試探性的提議買肉讓他們解饞時,孩子竟斷然拒絕。當我好奇地問他們為什麼不吃時,答案竟是「道德問題」,使我這老媽樂在心中之餘再問:「什麼是道德啊?小傢伙!」 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 有句話說「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應改為「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也許是孩子在佛教家庭成長,天天耳濡目染皆佛法的生活,加上每年夏天送到莊嚴寺參加夏令營,使他們接受佛法的薰陶,又從學員升為助教,使他們更積極地學習。 有人說「夫妻是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無債不來。」在我眼裡,不管是還債或討債,今生既有因緣結眷屬,就要珍惜、要感謝這份因緣,好好地扮好這一生做媽媽的角色。歡歡喜喜地償債(或接受還債),想想欠人的債總是要清償的,如今債主就在眼前,豈有不把握這一生的因緣,好好地補償,何況債務是越還越輕的,債輕了將來修行阻力就小。若遇到的是來還債的兒女時,也別太高興,所謂「樂極生悲」和「驕必敗」,人家對我們一分好,我們也要以十分的好來回報,繼續培植善緣,生生世世才能感善緣來相聚。 也許是孩子們從小在被尊重的空間中成長,使他們不但待人接物有禮,且以慈悲的氣度對待事物。現在老大到了該結交異性朋友的時間,我們亦不加以禁止和反對,充分給予適度的活動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孩子們可以完全發揮並且得到尊重,但絕不能超出這個空間。基於這些信念和共識,孩子們經常與老媽討論及分享他的天地。 未來的路還很長,孩子的一生才開始,教育孩子的確是門大學問,如何才能掌握得恰到好處實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總而言之,孩子如同一顆未經琢磨的璞玉,要使它晶瑩明亮或繼續蒙塵,端看父母如何運作。末學僅略舉心得數則就教各位菩薩,敬祈指教,並希望大家共同討論,為我們的下一代來共同努力。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