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2/28 18:53:08瀏覽515|回應0|推薦3 | |
作者:徐仁全 攝影:關立衡、林育緯 出處:《30》雜誌 2013年3月號 第103期 科技經濟時代已式微,創意經濟正興起,你搭上這班列車了嗎? 「先坐下來喝杯咖啡吧,別急,在台東生活,一切的原則就是慢」,9年前從台北移民到台東的羅素素,經營了一家晃晃二手書店,一週開店4天,其餘時間就出國旅行或自行安排活動。除了賣二手書外,書店2 樓備有床,可以給背包客夜宿。素素說自己在台東雖沒有如台北賺得多,但「慢生活」就是她生命中想要的生活方式。晃晃,現在已經成為旅人及外國背包客最喜歡的台灣景點之一。 創意經濟,用生活主張巧創業 如果人生可以選擇,50多年前,王永慶選擇的是靠膽識創業,創立了台塑;26年前,張忠謀選擇的是靠知識創業,創立了台積電;但是2013年的台灣,很多人開始像素素一樣,他們選擇根據自己的生活主張,風格創業。 想要生活思考的慢生活,就出現了「晃晃二手書店」;想要幫助「世界貧窮線」每日收入1 美元以下的人,就出現了公平貿易的「繭裹子」;想要爭取寵物健康權利,就出現了「Doggy Willie」有機狗食店;想要打破資訊不對稱,木工之子就成立了「5945 呼叫師傅」;信仰 Old is good,就出現了北投的「Solo Singer Inn」讓50 多年的老旅社重生;嚮往美好生活,就出現了文創的「撥撥橘」;相信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就出現了旅遊的「Travel in Real Taiwan」。 雖然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是接下來台灣最美的就是由個人生命出發帶來的生活主張。 這也是從製造經濟、知識經濟,轉往創意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 生活達人、長年輔導生活個案的中衛中心總經理蘇錦夥就說,當台灣的外銷優勢已被大陸取代,傲人的科技產業也成為蘋果及三星的天下,台灣還有優勢嗎?當然有,那就是從知識經濟進化來的創意經濟。 當台灣國民所得已突破2萬美元,大家追求的是一種對於生活品質與品味的細膩追求,這也是創意經濟發展的最好時點。 yes123人力銀行去年底針對上班族調查顯示,9成的人曾萌生自行創業的想法,一方面是因為景氣不佳、薪資停滯,再來就是希望自己可以主導想要的人生。 美國暢銷書《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作者古利博(Chris Guillebeau)more. ,收集了全球50位小資創業者案例,他發現年輕的創業者追求「自由」及「價值」兩大主軸,縱橫交錯產生的「小資創業」模式,正在帶動一股全球小資創業文藝復興。這些男男女女很多人從沒想過要當生意人,只是在偶然際遇下創業,不走傳統的商業模式,在追求獲利之餘,最想要的是追求自主而有意義的人生,自然興起微創業革命。 巧創業該怎麼做? 但是從事自己所愛,開創有意義的生活,這一步你跨得過去嗎?賺得了錢嗎?有模式可循嗎?這是很多人共同的疑問。 用「生活主張‧巧創業」,是另一種新創的創業模式,它不同於傳統大資本的創業,需要龐大資本;它不同於24小時沒日沒夜打拼,為的是賺有價值的自由生活;它不是只為了賺錢,而是要用自己的風格主張讓生意自然水到渠成。 「生活主張‧巧創業」要怎麼樣能成功,《30》在p.26整理出一張全新的創業地圖,有7個關鍵的思考路徑: 1. 風格創業:你有沒有自己生命中要實現的生活主張,因為你要賺價值認同財。 2. 借一接二連三晉六:借一產農業的自然哲學 + 接二產工業的生產效率 + 連三產服務業的行銷通路,變成1+2+3 或1×2×3,進入無形產品無限創意的風格經濟中,形成無重量經濟。 3. IDEAS 發想: ◎想像(imagination):未被滿足的需求,往往就是商機及利潤所在。 ◎連結(interlink):創業者的想法如果無法連結消費者,就是孤芳自賞,沒有商業行為,一定要找出共鳴點。 ◎創意(innovation):點子最終必須把商品賣出去,讓「美學」變「美金」。 4. 風格創業者的風險評估:創意,市場共鳴度;創新,技術差異化藍海;創業,財務價值創造度。 5. 你的生活主張必須有以下特質才能變成生意 : 創造價值、解決問題、生活想像。 6. 創造差異化風格,你可以這樣想: ◎ from tech to touch(從技術到感質):創造有溫度的產品及服務活動及場域空間。 ◎ from individual to integration(從個體到整合):不只是賣單一產品,而是賣眼耳鼻舌心五感。 ◎ from product to philosophy(從產品到主張):不只是賣產品,更是賣一個想法與主張。 ◎ from spec to style(從規格到風格):跳脫產品規格,讓消費者有品味,塑造出個人風格。 7. 組成風格創業團隊:你的成員必須把生活主張變成工作及志業,抓緊確定性,盯緊模糊性。 點子就在人心渴望中 台灣創意工場投資長何明彥說,風格創業的特色就是創業者必須提出一套生活主張,這個主張需建立在生活想像與生活體驗之上。 他舉目前年營業額已超過5 億元的生活產業「薰衣草森林」為例,就是帶消費者進入到一個在如夢似幻的仙境,在這有如瑞士阿爾卑斯山下的仙境裡,馬上讓你的心情愉快起來,世俗的雜念與紛擾就擋在門外。它賣的是一種洗滌身心的「場域」,一種讓顧客驚豔且感動的空間,進而產生超越商業價值的共鳴。 洞察未必滿足的生活渴望,常常是風格創業的成功關鍵。別小看任何人心渴望。古利博說,創業者都知道鎖定客戶需求太重要了,但什麼是消費者真正想的? 「Doggy Willie」寵物食品創辦人林威利,原本只是廚師助理,但是因為愛狗豆豆腎衰竭,因為愛,他找遍全台發展有機狗食,最後用全台最好的嘉義太保糙米及原住民瑪納的有機食材,為老狗、胖狗、過敏體質的狗量身打造完全不同的健康狗食,一樣可以控制在合理的消費價格內。 「撥撥橘」的李瑾倫原本是知名插畫家,她說:「完美的人生,比不上有意思的人生」,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她一連跟著自己的心意,開出「撥撥橘」、「本東畫材咖啡」、「本東倉庫商店」、「好簡單食堂」,4 家店連鎖不複製,想要實現的就是日日的美好。 嗜好+專長 → 問題+市場 = 商機 風格創業可以用興趣創業嗎?興趣與創業要有交集,一定要持續專注在如何幫助別人,他們不只是你的顧客,更是你的朋友,知道他們為了什麼不能滿足的事情而買你的產品。因為與過去工業或服務業最大的不同就是差異化。過去是標準化產品,透過機具等生產流程,複製出大量的產品,再轉手賣到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最大動機是需要,因生活所需而購買了這些產品。 但是進入風格創業的時代,「消費者不再是需要,而是想要」,蘇錦夥說。 想要的特性就是:它不是一定要買,它也不是一定要花一定金額去買。所以,風格創業必須先做到產品轉化為作品,將過去制式化產品,轉為有特色風格的作品。 原本是木工之子的張嘉新,就是因為發現傳統裝潢市場師傅及價格充滿資訊不對稱,運用自己中央資管的背景創建了「5945 呼叫師傅」網站,這就是 嗜好+專長 → 問題+市場 =商機的典型例子。 在北投推動老旅館改造的馬永欣,將她在歐洲旅行的發現帶回台灣,投入北投改造老旅館。 更加上北投地區特有的歷史文化,讓老旅館這個產品,更新後不只是新的旅館產品而已,而是帶有文化歷史的作品,這也是從「需要 → 想要」的案例。 而「Travel in Real Taiwan」旅遊創業者林文攀,就是認為旅行最重要的就是與自己對話與同行者對話,念頭一轉,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想法,變成了全新的旅行創業標的。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