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02 11:57:34瀏覽929|回應0|推薦0 | |
作者: 戴元利 | TVBS – 2015年1月1日 台灣南端的屏東地層下陷嚴重,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發生後,土壤鹽化的情況加重,重創農漁養殖業。 不過當地從2010年開始推動「養水種電」計畫,也就是將太陽能板架設在魚塭區水池或農耕地上,一方面收集雨水、涵養地下水資源,二來可以把太陽能板產生的電回售給台電,兼顧農漁民生計與環保,可說是一舉兩得。 暴雨橫掃、海水倒灌,2009年,莫拉克在屏東撒野,讓林邊、佳冬鄉的農田魚塭,泡在水裡10幾天,土壤嚴重鹽化,終於5年的時間過去,這裡又慢慢重現生機。屏科大實習生,來回翻動貧瘠的土壤,挑掉碎石、增加通氣性,再撒上有機肥後,就能慢慢去除鹽分,恢復生命力。 總佔地1萬多公頃的溫室菜園,靠棚頂擋住酸雨,紗窗隔絕灰塵,朝有機轉型種出的油菜、青江菜、空心菜等當令時蔬,不只顧健康,還要替屏東省水、養地。光電農業公司董事長陳貴光:「養水的目的是讓這個地層,不要再下陷了,八八水災以後更顯示出來,地層下陷的嚴重性,那地層下陷的嚴重性就是說,不要再下陷的話,只有那個抽水要抽得少,我們這種設施用的水量,只有(一般用量的)1%到10%。」 地層下陷嚴重,屢屢遭颱風重創的屏東,在2010年推出養水種電計畫,養水,就是不抽地下水,改用自來水,每次灌溉還得算時間、算水量,比傳統農法節省水資源,而所謂的種電,又是怎麼個種法呢。 光電農業公司董事長陳貴光:「對對 (陰影)會調整,它按照太陽剛好上來的時候,(太陽能板)會一面也調整了,一般的植物來講,你100%(直接曝曬)的話,夏天的話那是太熱了,這樣「種電」對它來講是正面的。」 棚架下方種蔬菜,上面種的,則是一片片追日型太陽能板,不只阻擋烈日直接曝曬,還會隨著光源改變角度,效能比固定式的,高出1成以上,從事光電產業40幾年的陳貴光,選在八八風災後返鄉,砸下新台幣3億,加入養水種電計畫,他一邊發電、回售台電,一邊種菜、行銷全台,太陽能發電與農業,完美結合,為當地打造綠色商機。 光電農業公司董事長陳貴光:「種電是內在經濟,對國內的發展是很正向的,尤其是我們(台灣的)太陽板,已經在全世界銷售是第二名,而且我們留在台灣的太陽能板,不到2%、98%都賣給國外,那國外有做發電、做環保,為什麼不留在台灣多做一點呢。」 屏東太陽能豐沛,日照時間又長,陳貴光預估,未來20年內,這些太陽能板,可產生7195萬度電,等於減排3.8萬公噸二氧化碳,也等同種下15.9萬棵樹,在兼顧環境,又能獲利的情況下,近幾年投資太陽能發電,成了熱門新顯學。 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系教授曾百亨:「投資一個太陽電池的好處是,你第一次投資下去以後,後面的事情幾乎就比較不需要,再去做任何投入了,你就擺在那邊,如果你有跟台電簽約的話,你就20年可以保證這樣子來,收入這個,這些電費。」 發展再生能源,又兼顧復育國土,養水種電,讓轉型後的地方產業,展現蓬勃生機。
【衍伸閱讀】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