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玩偶人物遊三國4-劣勢
2010/02/28 19:00:50瀏覽455|回應0|推薦0
 

紗南一行人繼續走下去。可是,已經又走了三小時了,卻還是一片荒蕪。這種一成不變的景象,他們已經看膩了。本來,他們期待可以很快看到一片草原、一些樹木或一座城鎮。只是,沿路看起來,卻杳無人煙,甚至連一隻小鳥或一根小草都沒有。甚至,因為烏雲壓境,天氣變成陰天,他們已經迷失了方向。走到這時,亞矢再也走不動了,她兩腳一軟,坐了下來。

「呼,好累。到底要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人啊?」亞矢禁不住這麼長時間漫無目的的行動,已經喪失了鬥志,癱軟在地上了。

「這個嘛...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一開始是向東走,之後應該是走一直線吧。」佐佐木剛這麼講。可是,風花馬上反駁道:「才怪,你難道不知道人如果在沒有方向指標的時候走,是很容易繞圈子的嗎?」

不講還好,一講卻讓在場的人全都吃了一驚。沒錯,他們一直以為他們向東走,可是到後來根本就沒有方向的指標,怎麼知道到底是往哪裡走?搞不好自己在往回走也說不定?只是,更糟的事情還在後頭。

經過這一講,這群人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主張等到天氣好轉之後再繼續前進,另外一派是主張再繼續走,兩派開始爭吵,也不顧之前的情誼了。

「這種天氣,我們連走在哪裡都不知道,怎麼可以貿然行動?萬一誤入森林遭到猛虎,或是不小心遇到強盜怎麼辦?」這是第一派的,以風花、小剛和千石老師為代表人物。剛才那番話,就是出自於風花之口。

「可是我們也沒多少東西吃了,萬一天氣一直沒有好轉,再這樣下去會,不被猛虎咬死也會餓死!如果我們隨處走,幸運的話還可以找到果樹或河流之類的東西,我們就可以得救了啊。」這是另外一派,以羽山秋人、倉田紗南及其父母為代表人物。剛才那番話,是秋人和紗南一起講的。他們雖然還沒正式交往,不過也培養出了很好的默契。

兩派就這樣爭吵不休,過了一小時,吵架沒有停止的跡象,只有越演越烈的趨勢。眼看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秋人的肚子發出了「咕嚕~~~~」一聲。這一聲很大,大到大家全部都聽見了,還引起了「回響」,有幾個人的肚子跟著叫了。

「唉!肚子餓了,還是先吃點東西吧。」

「這些果子是全部的一半了,大家要省著點吃。」負責管理食物的松井風花告訴大家。

大家也很聽話。畢竟,誰在這時候敢多吃一顆,誰就會變成大家公幹的對象。

吃完之後,大家得出共識:與其餓死,還不如一試。雖然天氣還未好轉,方位尚無法判別,一群人還是決定繼續走下去,往他們認為的「東方」走去。

又走了兩個小時。這回,先坐下去的人是飛田真由。「真由?你在舞台上應該有鍛鍊出很好的體力啊?為什麼會走這麼一段路就走不動了?」倉田紗南覺得奇怪,如此問道。

「阿...因為...所以...」真由糊裡糊塗的回答了一句話,整個躺下來了。

「情況不太對勁!快看看!」「糟糕,她發燒了!」「什麼?」「快拿感冒藥來!」「少呆了哪!這裡怎麼會有感冒藥?」「對喔!那該怎麼辦啊?」

最擔心的人是紗南,雖然真由曾經討厭她,但畢竟她曾經是自己的同事,也是「小六隊」的同伴。所以,她才會在情急之下,喊出「快拿感冒藥來!」這一句聽了實在是沒大腦的話。

實紗子講到:「我想,可能很不妙喔!」

「會怎樣啦?」紗南耐不住性子,大聲問到,斗大的眼珠閃爍著淚光。

「一切都要靠她自己了。如果她撐的下去,那麼就可以自行回復。如果不行的話,那只好讓她去見閻王了。」

「不要啦~~~~~~,真由,你別死啊~~~~~。」紗南悲痛至極,大聲哭喊著。要不是這是荒郊野外,一定會馬上造成圍觀,接著就會有路人對他們指指點點。還好,附近沒有其他人在。

紗南就這樣哭了五分鐘,羽山說到:「又不是馬上就會死,你哭什麼?再哭,也無濟於事啊!」

紗南不理會他,繼續哭著。

羽山也知道,紗南若是變成這樣,誰也很難去安慰她。況且她媽媽現在在場,有事交給她就行了。他轉向大家,手指著癱軟在地上的飛田真由,問到:「這,怎麼處理?」

風花第一個會意過來,她答到:「她要自己行走已經不可能了,現在也不好丟著她不管,應該找個人來背她。」

羽山問到:「誰來執行這個工作?」

比較清楚這個人的,只有紗南、智美和阿玲。現在紗南在哭,智美跟其他人不熟,只剩下阿玲在認真思索這個問題。

「跟她比較親近的,紗南和智美。不行,他們太輕了,做不了這個工作。比較壯的男生中,如果要考慮讓她不會太在意的,恐怕羽山和剛不行。其他人嗎...不行,他們都不認識她。那麼...

「只剩下你了,玲。」倉田實紗子很直接的把這結果說出來。

「啊??...好吧。」

於是,這重責大任就落在紗南的經紀人─相模玲身上了。

一行人繼續向前走。縱然前途渺茫,他們仍然繼續。


To be continued.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8412061&aid=381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