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華文化之價值的虛無主義
2013/01/02 01:46:02瀏覽222|回應3|推薦0

孔子所謂托古改制,遙想緬懷堯舜的美德,這其實就是一個理想性社會的提出或恢復,只是中國傳統的特色總是要謙虛地來一下古人說聖人說。然牽涉到所謂的理想性往往就會與現實相干葛、相對立,也就是對現狀總是不滿足而設想一種更好的狀態或境界,希望現實的種種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這不僅是在個人或是團體甚至大到社會國家或國際社會皆是如此。然而這種理想性也往往具有某種超越性,也就是它一開始就以先在之姿脫離沉甸甸的現實泥沼,直接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千里,飛往雲端。在有意義的方面它具有高遠而寬廣的氣度去提出超驗的整體性大框架去俯視或調整現有的現實;而在被批評的一方面則常常視為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象牙塔。學術常常得到這個名聲;哲學或藝術亦然。

以往價值的虛無主義化,此尼采所提出的命題也同樣適用於中華文化的社會。傳統中華文化如同一個清瓷一般典雅而完美,然而在西方東漸的潮流下,彷彿被一沉重的榔頭敲擊般應聲破碎;也就是說傳統以來無論是諸子百家思潮、政治體制的建立、軍隊的構形、都市的計畫、等等如此完善的體系古董被一群所謂化外之民化外之文所摧毀,使得現今的中華文化到如今還在找尋其自主性尊嚴。而為何幾千年來能屹立不搖的古老文化如今搖搖欲墜呢?其關鍵在於西方船堅炮利及其背後具戰鬥性的民主與科學,而最主要的還是科學與科技力量,因為科技及其所帶來的武力才能使得不同的價值鬥爭能夠取勝的初步關鍵;而進階關鍵就是價值的孰憂孰劣了;抑或哪一價值方法論較吸引人或說服人;抑或科學與藝術的生活v.s.道德生活。

而什麼是民主與科學呢?它是所謂普世價值,進步的象徵嗎?或者難道在中國文化中沒有民主科學的原始元素在其中嗎?或許他們在整個中國文化中並不作為主流的文化因子而被掩蓋了,而在被打碎之後民主元素的種子在相關土壤中卻因應時代要求而顯露出來。當初它們是在所謂的整體的圖像性文化架構下的一部分,也就是在一個注重整體性的文化中個別元素是不允許過於被強調和突出的,而是每部分都要達到彼此和諧的要求;這種整體性的最尖端面具”(象徵面具)就是所謂的王道通三、儒者之王。這種結合家族倫理式的空間性之人我關係、與形上祖先崇拜的時間性宗祇意識正傳承與維繫著中國文化的宗教性精神力量,道家則是它超越面或對立面或結構面(其後宋明理學創造性地運用道家形上語言來骨架儒家形上學)因此在儒與道相輔相成之文化基礎下,道、仁、義、禮、智、性等等諸命題才得以彰顯其價值。

而今現代華人無論中國或台灣則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現在中華文化正遭遇著存有遺忘之問題。譬如至少台灣人所謂儒家之張力不論是家族關係或者是祖先宗教關係已衰弱貶抑到極為弱小之地步;道家亦只淪為民間信仰並不時與迷信糾纏牽扯。一言以蔽之,它們在被西方的啟蒙思想與民主、科學以及現代科技數字社會打倒在地了,即使還未死亡;即使台灣還聲稱保存著優良的中國傳統文化,然而也是隱蔽在街頭巷尾間成為潛規則而已。民主與科學的背後正是單子式的個人主義與工具邏輯的強烈依賴。今天尊師重道、孝順長輩已不再重要,家族關係也不再扮演角色,個人之權力意志的彰顯與科學工具的掌握是當代不言自明的主流價值,這也正處於每天日常生活的教育中。

p.s.海德格的反思呈現出另一種意義,亦即它反思西方文明的源頭,並擊出沉重的一拳;這一拳不但可以給西方文明反省之警鐘,亦可以給中華文明再出發的機會。

2008.11.28於林口/ 2008.12.1於林口/ 2009.1.5於林口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tomatem1212&aid=7190985

 回應文章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1 06:45

事實上雖然是中華文化根本不能與西方現代文明相比,差距之大簡直有如有如米粒之星與皓月爭輝。

但是也要明白中華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中華文化若無優點,宋朝怎麼會在物質文明與社會文明遙遙領先世界其他地區?

漢朝分內外朝,宰相負起真正之政務,皇帝無為而治,他的責任只在任用一個好宰相,皇帝不得隨便干涉官吏的任用陞遷,以及百姓的生活。其後的唐朝宋朝大體上都是如此,宋朝王安石、程伊川講學,還力爭道統,自己坐著講要皇帝站著聽。

然而到了明朝,半混混的流氓和尚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讀到孟子書中有「民為貴君為輕」這句,勃然大怒,認為怎麼可以把君王放在庶民之下?於是下令拆除孔廟中所有孟子的塑像和畫像,刪除孟子書中尊民貶君的章句。朱元璋並且廢除宰相職,大權獨攬以利於家天下,因而明朝清朝都變成皇帝極權,天下之公徹頭徹尾變成皇帝一家之私。

可以說中國的沒落,與儒家道統塌墜的關聯,遠比不切實際的儒家聖王政治的關聯更大。

推崇西方燦爛的現代文明,從西方文化優長的素質著手也就夠了,只是邯鄲學步模仿西方表面形式,盲目地視自身的中華文明為落後的根由,而鄙棄之,除了斲根亡本之外,別無其他任何正面意義!

其實中國與西方在十七世紀前的文明上並無多大軒輊,關鍵在於西方何以能從古典文明躍入現代文明?原因就只是希臘的古民主政治、邏輯思考、拉丁語言符號這樣簡單嗎?歐洲中古世紀繼承著同樣優異的希臘文化傳統,那為何歐洲會退入黑暗時代?

我對西方能從古典文明躍入現代文明略有所見,有興趣的網友請賜閱敝人部落格:「西方發展出近代文明的原因和動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所言生活觀
2013/01/02 11:32

所言生活觀 大致不錯;個人 常對時下年輕人 說:能保留多少 傳統 是你的福氣。

傳統:站立點 道德;主流是不願也不管 正視的東西,他們必須 把道德 放在垃圾桶裏
丟棄埋在土裏 看不見為止。

  問題是:丟失了這些東西以後:人的價值是什麼? 只剩 糢糊是大家清清楚楚


如木如石 人類 Vs 民主
日月澤披無限 顯朝夕盎然生氣
污濁奈我幾多 隱千古不變冰心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以為然
2013/01/02 06:55

民主與科學不等於整個文化。

儒家的做人道理還是值得宏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