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4 17:54:36瀏覽940|回應0|推薦7 | |
作者:Michael Reilly 麥瑞禮/ The Director of British Trade and Cultural Office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代表 去年十月卅日公布了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從經濟學角度研究氣候變化的報告,作者尼可拉斯.斯特恩爵士(Sir Nicolas Stern)已經將他的重要訊息帶到各國主要城市,例如在東京,他對包括由英國辦事處邀請、來自台灣的代表們發表演說。斯特恩爵士的報告指出,所有的國家都會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台灣也不例外。 【大自然警告 海淹陸地】 從一九九○年至今,全球海平面已經上升十到二十公分。國際跨政府氣候變化審查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研究報告指出,到本世紀末,海平面有可能再上升九十公分,氣溫也可能再上升攝氏五到六度。在台灣環保署估計,到時候將有二百平方公里土地被淹沒,造成居民流離失所,農業與工業產出也將嚴重受損。台灣或許覺得自己可以做的很有限,或認為問題的根本在其他國家。但事實上,每位台灣人民平均每年製造十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個數字高過於德國、日本和英國。整體計算,台灣人口佔全世界○點四%,但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佔全球一%。 【全球齊努力 排廢減量】 台灣和台灣人民是「有能力」作出改變的。但是台灣存在許多反對的聲音,認為環境保護不應該以經濟成長為代價,他們主張台灣亟須新的製造業投資,以因應工作機會外流中國的壓力,而環境保護只是次要的議題。但英國的經驗顯示,情況不一定是這樣的。自一九九○年起至今,英國已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近十五%。為了回應斯特恩爵士的報告,英國政府決定立法達到在二○五○年以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六十%的目標。但自一九九○年起至今,英國經濟成長已達卅五%,是英國經濟穩定成長最長、受雇人口最多的時期。我們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多。我們估計如果要達到減量六十%的目標,在同一時期的經濟成長只會減緩最多六個月。 事實上,溫室氣體減量可以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和商機。從二○○一年到二○○四年間,英國環保產業創造了二十三萬個新的工作機會,共有一萬家新公司成立。在歐洲目前更有二百萬人在環保產業工作。率先降低排放量的企業也可以從中獲益。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英國石油(BP)」減少了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時也節省六點三五億美金的企業支出。IBM成功地減少了六十%的排放量,其中超過一半是來自使用簡單的能源節約措施。從這些經驗來看,二氧化碳減量確實可以創造「雙贏」的結果,企業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獲利,而環境也因此可以受惠。 中國已經展開行動去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曾說,已經意識到煤炭發電是對全球氣候最大的威脅之一,並且採取漸進式措施去對抗全球氣候變化。在中國投資營運的企業並不會享有較寬鬆的排放管制規範。事實上,斯特恩報告的研究和分析指出,因應解決氣候變化的策略和措施是順應經濟發展需要的,而忽視這個問題必將損害經濟增長。能夠蓬勃成長的企業,是那些從現在開始準備和調適的企業,而不是那些置之不理的。 許多有為的公司正在朝此方向努力。世界上兩大能源公司,英國石油(BP)及殼牌(Shell),正在歐洲、美國及中國大舉投資再生能源個案,而認為台灣具有潛力發展類似個案。位於台南的益通光能科技獲得二○○六年「德勤亞太高科技、高成長五○○強」(Deloitte Technology Fast500 Asia Pacific 2006)評比最高獎項,此項活動是針對亞太地區快速成長的高科技企業所作之評選。益通光能所生產的產品,即為高效能之太陽電池。 【台灣應積極 加速立法】 但是對大多數企業要能有效的因應氣候變化的問題,需要政府制定正確的政策架構。台灣相關單位已踏出第一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溫室氣體減量條例,兩者正在等待立法院進行進一步的朝野協商。立法院如果能儘早通過此兩項法案,將使得企業能夠有信心去規劃能源使用,也可以展現台灣在這項重要領域上的國際領導地位。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高時,此兩項法案也可以使台灣將能源供應多元化,確保能源安全。然而,兩法案之通過只是認可此項行動的第一步。雖然台灣的行政部門已經考慮要求新的投資建設案,需在環境影響評估中加入二氧化碳排放量評估,但沒有設立具體的目標。從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經驗顯示,溫室氣體之減量,明確目標的設立是有必要的。事實上,設定排放量目標並不會阻止新開發案,在英國還是有持續投資能源密集產業。長遠來看,明確的目標會使得決策更容易,更能鼓勵有獲利潛力的開發計畫。這目標也是給企業和社會大眾的明確訊號,向世界昭告台灣對溫室氣體減量的決心。 斯特恩爵士的報告只是告知世人,對抗全球氣候變遷,若不採取即時有效行動之後果。但他的報告最後下了樂觀的結論:「假如我們即時行動,並採取國際間一致行動,我們仍然有時間避免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最嚴重衝擊。」政府單位、企業界及個人皆須共同行動來對抗全球氣候變遷。政府堅定審慎的政策作為是帶動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應氣候變遷的問題並不只是必要的,它同時可以創造良好商機。對台灣的領導者而言,將是一個在此領域取得領導地位之最佳機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