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7 12:07:04瀏覽683|回應1|推薦5 | |
日本國土交通省航空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23日下午發表華航火燒機事故最新調查結果指出,由於一根止檔螺帽插進事故機右翼燃料箱,造成一個2到3公分的破洞,以致大量漏油而產生燃燒與爆炸。止檔螺帽因製造問題或維修失誤而戳破燃料箱,是未來調查重點。台灣飛安會執行長楊宏智說,止檔螺帽向後擠壓弄破油箱,是飛機瞬間大量漏油、火燒機的「最大元凶」。 華航這次火燒機事件真是充滿了戲劇性。這架班機20日上午從桃園起飛,一路平安無事,但在到達沖繩機場降落之後,突然起火爆炸。轉瞬之間,黑煙蔽空,烈燄沖天,不幸中大幸的是,機上165位乘客和組員,都在最危險的時刻脫離險境。事後回想,爆炸如果早發生兩三分鐘,慘況之嚴重實在不敢想像。這是一場以奇蹟結束的悲喜劇。 這架波音737客機,航行途中未發現任何狀況,著陸後馬上發生爆炸,這是一奇。機上人員倖而全部脫險,此是二奇。正因有此不平常情況,此一事件的圖片與報導已傳遍世界,對因近年頻生事故而下降的華航商譽,不啻是雪上加霜。在慶幸旅客與組員安然歸來之餘,交通當局對於如何整頓華航,如何提振員工士氣,應該有具體的計畫和行動。 華航是台灣最早也最具規模的民航事業,早年機上有中華民國的國徽,號稱「揹著國旗遨遊天下」,是台灣與國際間空中交流最重要的工具。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華航的業務逐年擴展,廣拓航線,在海外各地,包括北美地區在內,受到中外商旅的信顧,僑胞更把華航看作國家的象徵而引為光榮。可是,近年政局變化,當政者刻意「去中國化」,華航在許多方面已成為泛政治化的犧牲品。早年參與艱難創業的員工,談到華航的今昔盛衰之比,滿懷唏噓,不勝傷懷。 華航外受業務競爭的壓力,內有說不出來的「去」字隱憂,大多數員工是在「忍辱負重」的心情下,既要維護公司的營運生機,又必須順從許多不合情理的政治要求,其中各情非外界所能理解。 以這次爆炸案為例,從機長到組員,在間不容髮的危險時刻,協助旅客脫險,發揮了「以客為尊」的傳統,值得稱許。不過,初步調查顯示,事故發生以維護疏忽的嫌疑最大。也有人對於降落前後處置方式提出質疑。凡此種種,華航和交通主管自應作進一步的調查,不能說因為人員倖免於難,把失事的責任一筆勾銷。對旅客和社會,都要好好交代。 旅客們身經大難,日昨分批回到台灣,與親人團聚,說不盡的驚魂甫定、悲喜交集。他們的托運行李已全焚毀,隨身的財物、證件等也未能保全,華航有從優賠償的承諾。相信多數旅客們會以「大難已免,必有後福」自寬自慰。經歷了生死關頭的痛苦經驗之後,更容易體會到「退後一步,海闊天空」的意境。 可是,華航經歷了近年多次空難事件,已經到了不能再「退後一步」的困境。據外電報導,自1993年以來,死難者將近七百人。這樣血淚斑斑的紀錄,怎能取信中外? 當執政當局一再「苦心孤詣」地在推行「去中國化」上兜圈子,成天只想把「中華航空」變成「台灣航空」而完全疏忽基本飛安的時候,試問:就算有一天換上台灣航空的招牌,若管理不嚴格,人事不健全,事故一再發生,又怎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立足? 華航董事長魏幸雄正隨陳水扁到中南美訪問。公司出了重大事故,董事長仍只顧陪奉大老闆出遊,伺候顏色,這類「政治上正確」的角色,是否有能力推動華航亟需的興革大計,令人不能無疑。這種老董,我看還是早早去職以示負責吧!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