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9 13:08:00瀏覽2154|回應0|推薦19 | |
公共事務室 高淑芬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四季遞嬗,皆是風情萬種。自然如此,人生亦然。家庭醫學部邱泰源主任的人生哲學,活用於醫病關係,更添人文關懷。
家醫科的定位與貢獻
邱泰源主任認為,醫院為家醫科的定位,應站在為國家貢獻的角度觀之。台大家醫科分成教學和研究兩大區塊:教學訓練,培養基層醫療人才為目標,提供民眾第一線的照護。研究方面,著重於良好的照護模式建立,以社區關心、促進健康為導向。
邱主任談到,家醫科應「往外看」,亦即將完善的照護模式導入社區。如此一來,不僅節省經費、成本低、品質較好,病患毋須疲命奔波於醫院住家,而能就近獲得醫療資源,他強調:「醫療界更應關懷社區」。這樣的發展,特別在現今高齡化的社會,具有更積極的意義。
安寧照護的靈性追求
家醫科的核心:「全人、全家、全社區」。邱主任解釋,「全人」的橫軸是生到死,縱軸為身心靈的照護。此等說法與臺大醫院的家醫科另一著力點——「安寧照護」,有更緊密的結合。
邱主任引用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為「醫學」下的三大定義:第一階段首重治癒;第二階段是解除痛苦;第三階段為追求安適。
一般人的看法,往往只見到第一層次的「治癒」,在認知上「死亡是醫療的失敗」,但這思考忽略了其他階段的存在意義,而「安寧照護」正補足了缺口。
安寧照顧在於接受並且了解病情,「要聽、要說、要看,求善終」,而非用逃避的心情面對,「安寧追求比較好的善終,有如溫暖的和風,吹拂病人的心靈」,不讓遺憾留存人間。
邱主任說明,人在死前所遭受的痛苦,可能超越過去數十年所累積的,然而面對死亡這件事情,在靈性上的追求卻容易被遺忘。而安寧病房除了專業的醫療之外,輔以宗教師的協助。宗教師提供病患、家屬靈性上的餵養,強化其心靈,讓對方能以坦然的心態面對。
溫暖且堅強的照護團隊
生老病死的課題,邱主任以怡然、輕鬆的態度處之,「這是自然現象,猶如春夏秋冬。」心態安適,但以更深刻的執著關懷病人與家屬。
究竟更多的藥物施加在病人身上,是否有絕對的助益呢?病人得到的是延長性命,還是徒增痛苦呢?很值得深究。邱主任提及某位安寧病人的例子。
某位注重外貌的女病人的病況,藥物已無法讓她獲得更好的醫治,反更增加病人負擔和容貌變形。在醫療團隊確認治療目標已達成之後,便減少施加藥物。家屬對於院方能讓他們愛美的女兒,打扮漂漂亮亮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有說不完的感謝。
家屬的痛苦活生生擺在安寧團隊的眼前,此氛圍讓醫護人員很快就會進入狀況,同時不僅只考慮醫療方面的問題,更是注重心靈的關懷。以苦其所苦的心情,幫助病人面對死亡,使其在死亡幽谷裡,不踽踽而行,反而多一份溫馨的「陪伴」情誼。
邱主任表示:「照顧病人能獲得病人的感謝,這是最基本的能力,但是得到家屬的感謝,就是功夫了」。因為認真,所以盡心,我們看見美好的醫病關係,如同流水,長長久久。
◎本文發表於台大醫院員工電子報2011.06.07第95期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