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29 17:37:23瀏覽522|回應0|推薦0 | |
大約是1976年吧,忽然一個人出現了——李雙澤。他也在餐廳駐唱,聽胡德夫唱歌,聽完歌,看著胡德夫,問他:「你是原住民?」(那個年代很少用「原住民」,我想雙澤用的或許是「山地人」。) 胡德夫的長相形貌看得出來,是很典型的台灣原住民。但是在一個唱美國歌曲的餐廳,不管從哪來,每一個歌手,漢族、美國人、菲律賓人,都唱美國流行歌,習以為常,並沒有人在意歌手是哪裡人。 胡德夫有點納悶,這突兀的問話有什麼意思呢? 他回答說:「是啊。」 李雙澤又問一句:「哪一族?」 「卑南族。」胡德夫說。 「那你可以唱一首卑南族的歌嗎?」李雙澤問。 四十年之後,胡德夫回憶這件事,彷彿依然充滿迷惘,好像當頭一記悶棍—— 「為什麼要唱卑南族的歌?」 「為什麼要在一個唱美國歌的地方唱卑南族的歌?」 也許島嶼要用四十年的時間來思考李雙澤丟出來的問題。「我是誰?」「我渴望如何活出自己?」 胡德夫疑惑著,然而他想起了媽媽從小唱給他聽的歌。他彈起吉他,回想著母語的歌,一句一句,他唱了。他說:好熟悉的歌,又好陌生。 餐廳裡的人忽然都靜下來,在慣常聽美國歌的地方,沒有人懂卑南語,但是都專注地聽。唱完,大家歡呼,鼓掌,胡德夫說:好像畫家席德進還高興地跳起舞來了。 胡德夫認識了李雙澤,變成好朋友。 摘自【中華民國106/11月/16日聯合報】 |
|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