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謠歌者
2017/10/13 17:41:42瀏覽290|回應0|推薦0

風格之誕生在創作者身上揉合過去與未來,狄倫早期作品深受伍迪.蓋瑟瑞(Woody Guthrie, 1912-1967)啟發。蓋瑟瑞寫〈沙塵暴記事〉(The Great Dust Storm Disaster)的背景為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影響擴及鄉村與佃農的生計,蓋瑟瑞返回家鄉奧克拉荷馬州,加入流離的佃農,參與遷徙至加州的旅程,是民謠歌者自覺參與行動的代表。

「沒有一個民謠歌手可以橫空出世。」臨摹是變奏的起點,「民謠的臨摹與書法不同,並非字形模仿,是借既有的民謠揣摩新的形式。另一層次是對現實的臨摹,現實、創作之間的調整與修正。」1961年,狄倫發表〈Talking Bear Mountain Picnic Massacre Blues〉,寫一起意外翻船事件,採倖存者口吻。「早期狄倫揣摩這些技巧顯得生澀。」鍾永豐翻譯此時期的歌詞時,不難見到年輕的狄倫為押韻而苦思蹩腳的詞彙,為照顧韻腳而丟失意義。「這反映民謠在不同技巧與觀點間形成藝術整體,必須在來回揣摩中完成。」

至〈Man on the Street〉一曲,寫他在紐約街頭目睹流浪漢孤獨死去,野有凍死骨之嘆讓音樂藝術性提升至新層次。「他將形式和內容的贅肉剔除,趨向精練。」1963年〈Talkin’John Birch Paranoid Blues〉是他第一首談論美國當代政治的作品,如實刻畫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造成的社會全體恐共氛圍,病態的檢查機制下,狄倫曾嘲諷:「說不定我身體裡藏了一個共產黨。」

風格之誕生,不能忽略民謠以外的養分,鍾永豐舉例藍調(Blues)和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的戲劇。「它們看似不相干,實能互通。1961年的專輯有13首歌,其中6至7首歌從藍調臨摹而來,也都和死亡有關。」

〈In My Time of Dying〉是1960年代不少白人樂手臨摹的藍調,狄倫廣為人知的〈Rolling stone〉和披頭四早期歌曲都能見摹仿痕跡。當同代歌手通過炫技與沙啞的vocal、電吉他改寫藍調時,狄倫不行此道,他淬鍊藍調獨有的「冷靜的憤怒」、疏離和邊緣性,「那是一種天才的臨摹。」

正因上述歷練,狄倫成為今日成熟的民謠歌者,1963年發行第二張專輯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將他對世界史的理解熔於一爐,「22歲時,他已經是大師級的民謠創作者。」1996年後連續發表破紀錄、高度藝術性的作品,歷史上少有。當他面對巔峰過後的人生,即九○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仍堅定創作的精神亦令人動容。

摘自【中華民國106/10月/8日星期日聯合報】

 / 網路

作者/鍾永豐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thurnote&aid=10877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