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一篇研究指出「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遊戲」,如果孩子擁有足夠的早期遊戲經驗,他們在學校可以表現得更好,並成長為更有能力的人。生物心理學及神經科學家賈克‧潘克賽普 (Jaak Panksepp)用相關的科學結果來陳述遊戲行為,他發現,當老鼠發出人類無法辨識的高頻率聲音,就是老鼠感到快樂的時候。
「愈有豐富的遊戲經驗,愈可能改變大腦前額葉的神經元連結。」遊戲對於生物來說,就像進食與睡眠一樣的重要。所以當遊戲行為的驅動已深植大腦,遊戲的結果就會影響個體行為,例如大腦會有更熟練、更高階的思考能力。由於大腦前額葉掌管的功能,包括決策能力、計畫能力、問題解決、推理、社交與情緒發展,而這些都跟個體的生存有關係。
在孩童身上,「玩」占了他們大多數的時間。事實上,不只是孩童,動物也時常有「玩」的行為。海豚、鯨魚、鸚鵡、猴子與猩猩等,這些動物在幼年時期,都會顯現出愛「玩」的特質。而根據研究,這些動物幼時「玩」的經驗,很可能讓牠們擁有更強的能力。
透過玩,孩子提升了創造力、冒險力、主動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人際溝通、語言表達等能力,這些能力正是面對當前世界最需要的能力。而幼童時期正是心智快速發展的階段,「玩」就是孩童學習的重要途徑。
摘自【民國113年11月03日人間福報】
圖/網路
作者/本報綜合報導
本文所使用圖文,如有侵權,請告知,隨即刪除!【安瑟管理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