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菩薩的精神
2007/03/06 08:32:46瀏覽340|回應0|推薦3

▲靜思晨語

證嚴上人 

菩薩的精神

  成就菩薩道必須具有菩薩的精神,知行合一,實踐力行。

   一、赤子之心──三字經云:「人之初,性本善。」赤子童心天真無邪,既無貪慾亦不記仇怨恨,更不嫉妒傲慢。學佛應以真摯可愛之稚子心啟發良知良能,去除貪瞋癡毒念,明心見性,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做人處事要坦白赤誠,不計較人我是非,恆常保持天真明淨的童心,才能和樂融融。

  二、獅子勇猛的意志──成就菩薩志業,須擔當大無畏的重任,攝受一份不可抵禦的膽識,才能發揮大雄大力大慈悲的胸懷,領導大眾,努力不懈地造福人群。

▲社論 

不被沖淡的關懷

  響應「用愛心擋嚴冬」活動 

  儘管歷代聖賢名士的豐功偉業千差萬別,但人格的特性只有一個,那就是「抗懷千古,心存仁厚」。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寒冷的冬天,拿到新製成的綾襖時,想到天下還有那

麼多挨餓受凍的蒼生,一時悲從中來,寫下了感人肺腑的詩句:

百姓多寒無可救,一身獨暖亦何情;

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飢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在新做的布裘完成後,他又寫道:「安得萬里裘,蓋裏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這位名留千古的大名士,其宅心仁厚,令人敬佩。

  又如詩聖杜甫,在他所賴以棲身的茅屋被秋風吹破時,也作了一首感懷的詩: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這種「寧凍自家身,不凍天下人」的仁厚襟懷,令人感動,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這種精神,也是古今聖哲所共具的精神。例如:孔子「君子遠庖廚」,就是「不忍見其死」的悲心;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就是「寧願見其生」的慈懷。悲心與慈懷,人人本具,豈是聖哲獨有。

  人們的心雖是健忘,但慈悲的關懷卻是深遠的。時間可以沖淡對災難的記憶,但不能沖淡對苦難的關懷。

  大陸世紀大水災,已隨時間的遠逝而逐漸被人淡忘,其實,隨著嚴冬的來臨,災區民眾的苦難才剛開始。大陸氣候四季分明,每到嚴冬,寒風刺骨,冰天雪地,草木不生,如果沒有避寒的房屋,沒有過冬的糧食,沒有禦寒的冬衣,如何能夠熬過寒冬?

  雖然各方的大陸賑災工作均告段落,但我們慈濟的賑災活動持續不斷,也唯有這種持續不斷的接濟與關懷,才是感同身受的長情與大愛。

  由慈濟基金會、吳尊賢基金會與統一超商聯合主辦的「用愛心擋嚴冬」活動,自十月一日在全省統一超商與統一麵包加盟店展開以來,已獲得各界的支持與迴響,這與慈濟從八月發起的賑災活動,匯聚成一股巨大的愛心暖流,用這股愛心暖流,希望能為大陸的部分地區災民擋住嚴冬。

  「小零錢,救命錢」,就是我們主辦「用愛心擋嚴冬」的重要理念,我們

認為:小零錢對我們的生活溫飽沒有多大影響,但對受災的大陸同胞卻有

救命之用。古人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小小的零錢能救人無數,其功德自然無與倫比。

  我們仍然要強調,慈懷柔腸不是古今聖哲所特有,而是個個本有,人人本具。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大家能發揮人人本具的慈悲佛心,用行動、用愛心為大陸受災同胞擋住嚴冬,讓苦難的災區同胞溫暖的度過寒冬。 

 

慈濟月刊298-99

慈濟全球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9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