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平等心,歡喜緣
2007/02/09 08:01:24瀏覽355|回應0|推薦2

▲靜思晨語

證嚴上人

平等心,歡喜緣

對人須時常保存一份平等、平常的愛念;若對人未起惡念,也要時時保持不生厭棄憎惡的心理。

有些人不熟識對方時,大家都非常講究客套與禮節,彼此和樂相處。等到時日稍久,熟識對方後,就「熟不拘禮」,不再講求禮節了。

失禮越節時,講話就容易發生衝突,所以有人說:「恨由愛起」。最初大家互相客氣時,彼此無所要求,即能和睦相處;但熟識對方時,卻漸漸忘記禮節,如此即會互相需求,求不遂意即生起怨恨之心。

因此,我們要維持親情或友誼的恆久,應須溫和守禮節,始終不渝。莫起瞋恨心,更不可粗聲粗氣、出言不遜,或舉止行為越軌冒犯。

互相尊重,謹守禮節;無求即無怨、恆常保持心平即氣和,千萬不可萌生雜心惡念。以平常心、平等念互相愛顧禮讓,方能永結善緣,皆大歡喜。

▲社論

預約淨土到人間

「心淨則國土淨」,「人間淨土」並非了不可得,但必須先求得心淨。心淨,自然國土能淨。

「預約人間淨土」,所秉持的信念就是:淨土是可以預約的,用什麼預約呢?用改變不良習性,用服務的人生觀,用關懷的情操,淨化自己、淨化家庭、淨化社會,由小而大、由點而線而面,從己立立人到己達達人,從自淨到化他,循序漸進,逐步完成,淨土何愁不能預約得到?

因此,「預約人間淨土」系列活動,是一種「反求諸己」的自覺運動,這項活動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成就,就如同白雲禪師所說的:「若能轉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只要能轉變不良習性,不讓不良習性所轉,則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是人間好時節。

或許有人會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不良習性談何容易?預約人間淨土,那更難上加難!

其實,人性本善,人人均有佛性,本善的人性所以不能充分顯露與發皇,完全受到不良習氣日積月累的薰染,使得如如的本性蒙塵,因此,本性根本就不用去移,也不應該去移,所要移的只是外染的不良習氣而己。

習氣能不能改變,是「為與不為」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為與不為」和「能與不能」,究竟有何不同?基本的區別在那裡?我們可以舉孟子見齊宣王的一段對話做說明:

孟子對齊宣王說,我的力量可以舉起百斤的東西,但不能拿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可以看到像秋毫之末那麼細微的東西,但卻看不見一整車的薪材。這種說法不知大王同意不同意?

齊宣王回答說:不同意。

孟子又說:今天恩惠可以加被於禽獸,卻不能嘉惠於老百姓,就和這個道理一樣。一根羽毛拿不起來是不願意用力;一整車的木材看不見,是不願意用眼睛去看;百姓不能好好照顧,是不願意用心服務,所以做大王的沒有盡到做大王的本分,是不為也,不是不能也。

齊宣王說:「不為」和「不能」有什麼差別?

孟子說:如果你要把像泰山那麼高峻的山,挾抱在手上,又要步行穿過北海,你跟人家說:「我不能」,是實在不能。但如果要你為長輩攀折一枝樹枝,而你卻向人說:「我不能」,其實,這不是不能,而是不為。所以要盡做大王的本分,並不是像挾泰山以超北海那樣不能做到,而是像為長輩折枝那樣,不去做而已。

今天,要我們大家一起改變不良習氣,以便預約人間淨土的到來,如果說是件很困難的事,那是不為也,而不是不能也。抽菸、喝酒、嚼檳榔、賭博、奢侈、浪費等,那一樣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呢?都是受到後天的薰染養成的,既然是後天薰染的結果,也可以用自己的毅力與恆心,勤加擦拭,使本來潔淨清明的本性顯露。

因此,不良習性能不能改變,完全是為與不為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只要肯發勇猛精進心,斷然戒除不良的薰染與習性,應該像是反掌折枝那樣容易,有心人何不同來一試?設若人人能改變不良習性,則人間淨土何愁不能預約,淨土又何愁不能很快地來到眼前!

慈濟月刊293

慈濟全球網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73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