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7/31 08:16:46瀏覽813|回應0|推薦0 | |
向福跨步,向慧精進 ◎證嚴上人 外境誘惑,橫阻發心, 感恩之愛從一而生百千萬 近來臺灣社會出現醫療生態「五大皆空」、教育界湧現退休潮的現象。守護「生命」及「慧命」的專業人員流失,顯示值得國人深思的警訊。 醫療和教育是救人、育人的工作,需要高度的道德使命感方能為之。然而在利字當道的現代社會中,卻被視為市場上的「消費行為」,人們難以敬重的態度求醫和求教。 證嚴上人於本月行腳,曾對眾開示提醒:「人心不知感恩,實為禍患之源。」這尤能解釋為何醫師和教師這些在傳統上令人欽羨的行業褪色,雖然其中牽涉的因素複雜,但現今社會缺乏「感恩、尊重、愛」的人文精神應是主因。 在專業高度分工,隔行如隔山的現代社會,人們多無法以同理心了解他人背後的辛勞,自我權利意識過度膨脹,人際往來以功利算計,將別人的服務視為理所當然,自然也看不到背後無形甚且無量的奉獻,人與人之間的感恩與體諒之情便因而式微。 其實,在千萬人組成的龐大社會中,有許多默默為眾人生活及生命付出的工作者。如救人的醫護或救難人員、傳道授業的教師、維護治安的警察、觀天預警的氣象人員,乃至深入崇山峻嶺,冒險登高維修輸電線路的保線員,都是利益群體的「人間菩薩」。 他們對社會的貢獻超過金錢所能衡量,更不用說還有眾多志工付出無所求;都值得吾人禮敬,打心底深深感恩。 向努力付出的人說感恩,不僅能讓對方生起無形的成就感,也能在社會上傳播滋潤人心的愛與關懷。口說好話、布施愛語於己無所失,又能彰顯本身的修養與智慧,如《靜思語》所言:「讚美別人就是莊嚴自己。」 社會人群既分工又相互依存,不論是不同行業人員或志工,都是在服務他人,也同時享受別人付出的成果。若我們需要存在與付出受到肯定,何妨先對別人表示感恩,以自己為種子,讓尊重之愛「從一而生百千萬」? 近年全球經濟危機,讓世人洞悉泡沫榮景背後的空虛,看穿浮華人物光鮮外表下的貧乏。我們也進一步了解,社會中堅實的生命力來自小人物堅守職責,樂在本業,且行有餘力進而利他。真正鼓舞人心的是那些在角落閃爍的美善故事。 當人們明大是非,不吝向努力付出的人道感恩,懂得尊敬、效法人品典範,則人心淨化、社會祥和的時刻將不遠矣! 【靜思小語】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六月)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