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性與法性(六)
2011/03/14 07:53:16瀏覽396|回應0|推薦1

佛性與法性──九十九年秋季僧眾精進禪修開示

惟覺法師開示

(六)

  這些道理完全圓滿了,達到一百分了,就入了五品弟子位。我們現在剛剛入門,還沒有圓滿,就要趕快用功。五品可分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繼續再修,一樣用這個方法,精進再精進。到「相似即佛」──「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中猶有翳,空裡見花紅」,斷了四住煩惱即斷了見思惑,證阿羅漢果,達到六根清淨位,但還有無明惑。

  所以第五就是「分證即佛」──「豁爾心開悟,湛然一切通,窮源猶未盡,尚見月朦朧」,看自性月亮,朦朦朧朧,看不清,就是心的根源在哪裡,還沒完全了解。分證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每一個階段有十品無明,破一分無明,就證一分真如法身。十地菩薩就斷四十分無明。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斷了四十一分無明,還有最後一分無始無明沒有斷,將來在龍華菩提樹下打坐,入金剛定,斷最後一分無明,證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究竟即佛」。所以最後普潤大師寫了一個頌:「從來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復本時性,更無一法新」,所證也是證自性,這就是「萬里途程,不離初步」。我們從凡位開始就是初步,走到最後,還是這一念心,還是這念覺性,只是現在剛剛起步,就等於初一的月亮,最後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十五的月亮,月亮是一個,但光明不一樣,凡夫與佛的智慧就是不一樣。

  禪宗不落次第、不落階級,堅住正念,一念到底即是,但六即佛這些道理我們要知道。古人說:「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自己達到什麼程度,不能不了解,否則「開口便亂道」。很多人看到佛經說「心即是佛」,就認為不需要修行、打坐、吃素,胡說八道,就墮落了。六即佛的道理告訴我們要直下承擔,凡夫和十方諸佛的佛性平等,讓我們產生信心,給我們一個保證。雖然有了信心、有了保證,你不要驕傲,不要自滿,為什麼?還有六個層次,你還沒有達到,要繼續不斷地努力。

  所以,六即佛的道理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了解這個道理以後,一方面自己產生了信心,二方面不會產生我慢,不會以凡濫聖,不會胡說八道,要虛心學習,要發長遠心,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才不會虛度一生。

【中台世界】>>導師法語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97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