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成佛──九十六年僧眾禪七導師開示(四)
2009/01/23 20:32:58瀏覽419|回應0|推薦0
成佛──九十六年僧眾禪七導師開示 

惟覺法師開示 

(四)971228 

  古印度琉璃王想把釋迦族趕盡殺絕,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為了要救釋迦族,把五百童男、童女裝在缽裡,送到天上去避難。等到戰爭結束以後,目連尊者到天上一看,五百童男、童女全都化成了血水,這是在劫難逃、業果難逃。因為人道有人道的業,天道有天道的善業,人間是善、惡業夾雜。持守五戒的程度分為九個層次,上上品五戒,就生到北俱盧洲,其餘都是生在人間。修十善,未來的果報才是在天上。

  俗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佛法也講:「沒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勒」,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一切都要在因地上努力。每一尊佛都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勤苦修行,不是簡單的。佛為了廣度各種根機,因此設有種種法門,有漸修、有頓悟,還有五乘佛教,讓每個人自己去選擇。無論是哪一種法門,每一帖法藥都是甘露法雨,要親自去吃,病才會好,業障才會消除,才會悟到本心,才知道什麼是三惑漏盡、二死雙亡。

  禪七就是淨心、定心、明心。悟到這念心,動靜閒忙、二六時中要保養這念覺性。如何保養?佛經上說:「不起凡夫染污心,即是無上菩提道。」什麼叫不染污?一起心動念,就是無明、煩惱、妄想,這就是染污。眼睛一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見到好的就歡喜,見到不好的就起煩惱。無論是財、色、名、食、睡,喜歡的就想要佔有;佔有不到,就用種種方法巧取豪奪,就造惡業了,這些都是眾生境界。佛菩薩見到好的,心裡不取著、不生貪愛,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看到壞的境界,心裡不生排斥、不起煩惱。


  眾生就是有眾多的生滅,無論是好的生滅、壞的生滅,都是一個夢。善業是好夢;惡業是惡夢。作夢就屬於眾生境界,佛菩薩是不作夢。所以,塑一尊菩薩像,稱作菩薩,就落入境界了。什麼是文殊菩薩?智慧才是文殊。什麼智慧?空的智慧,就是《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有這念無住心,就見到如來,就是文殊菩薩。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當下就是普賢菩薩。起大慈悲心,戒殺放生,能所俱空,願代眾生受苦,好事給他人,壞事自己承擔,慚愧懺悔,現在就是觀音菩薩。人家不願意做的事,自己承擔起來,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不捨一眾生,就是地藏菩薩。社會上的邪見很多,有些人自稱是如來轉世、菩薩轉世、濟公轉世……,告訴你三世因果,說你前世是什麼人,若被這些說法迷得團團轉,就墮落了。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聽到這個法,自己要吃這個藥,要捨除過去的邪見、執著,否則左耳進右耳出,跟自己毫無關係。大眾平時都很忙碌,自利利他,「修一切善,無善不修;斷一切惡,無惡不斷;度一切眾生,無眾生不度」,這是自己的菩薩願行。在禪堂裡,無眾生可度、無佛道可求、無法門可修,能所俱空。為什麼?有求皆苦,無求乃樂。佛經云:「修無修修,念無念念」,因此,求而無求。但是,我們還是要修行,假使不修,心當中的煩惱沒有辦法轉過來,所以一定要修。修了以後,執著善法、功德,又落入妄想、法執,所以要修無修修──修了以後,沒有能修、所修,最後歸於當下不生不滅這念心。不生不滅這念心就是道、就是佛,所以說無佛道可成。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悟道。悟到這個道理,安住在這個地方,在動靜閒忙中保養,就稱為修道。修道圓滿了,就是成佛。修,只是把妄想、無明、昏沉修掉,不是有什麼可得,因為有得就有失,有生就有滅。完全沒有妄想、昏沉,完全能夠作主,達到寂滅,一切都是現成的。 

【中台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258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