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21 07:52:52瀏覽339|回應0|推薦2 | |
▲靜思晨語 歡喜大愛 ◎證嚴上人 愛,可以是無窮無盡源源不絕,擴展開來可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狹隘,則自私自利,煩惱不斷。 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緊湊,許多人汲汲營營於物質的追求,不能自愛律己,更遑論關愛他人,久而久之,人際關係日漸疏離,自他之間益見冷漠,「缺愛症」成了大家的通病,也是社會失序的主因。(摘要) ▲社論 學不必多,行之為上 在法句譬喻經述千品中,有一位老比丘原先天性遲鈍,後受佛陀啟發教導,只記誦持身口意三戒而得道,佛陀讚揚他雖只懂得一首偈語,卻精理入神,因此『學不必多,行之為上。』佛陀並以此告誡眾人: 「雖誦千章,句義不正;不如一要,聞可滅惡。雖誦千言,不義何益;不如一義,聞行可度;雖多誦經,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到。」 佛陀在此強調讀書念經不在多,重要的是要把握一些道理,瞭解其真義,且身體力行實踐才有益。 佛陀此一教示對接觸大量資訊,且依賴書寫與電子媒體知識的現代人而言,可能無法深切體會其意義,但對走菩薩道,立志發揚「自利利他」大乘佛教精神的修行人而言,卻猶如暮鼓晨鐘,提醒他們從文字迷陣中有所警惕自覺,在實際的言行上下工夫,方能透徹事理,且集中心力智慧,對人群做出最大的貢獻。 例如,有許多慈濟志工很少念經拜懺,也不以靜坐禪修為修行法門,而是深入人群救助貧困和遭逢災難變故的人,以物資和精神的關懷,使之得到溫情的慰藉,此慈善行動是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義的體現,是向自性求柔軟心與無私心,外發為以勇氣和意志服務暗角眾生的行經演練。 近來社會災難頻傳,不論是板橋瓦斯氣爆,台中衛爾康西餐廳大火,以至於美國大峽谷台灣旅客的空難,慈濟人均以高效率的人力動員和敏捷的行動,對受難者及其家屬及時提供必要的協助,陪伴撫慰傷痛不堪的死者家屬,給他們猶如親人般的有力依靠。 當然,慈濟並非是惟一從事這些緊急救難工作的團體,許多其他愛心人士的出現,也讓我們感到振奮,對證嚴上人所揭示的今年三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的實現感到更有信心和希望。我們在此是針對慈濟積累三十年濟貧就難經驗,在今日任何災難事件中迸發的生命大愛予以肯定,也更加體認佛陀所言「學不必多,行之為上」的深義。 在慈濟世界中,我們不見抽象的佛教教義討論,而是一些言簡意賅的佛教現代言語,如「人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甘願做,歡喜受」, 「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來激勵人心,並凝聚團體的向心力。這些劃一方面蘊含佛教對世間事物成住壞空,生命無常的警示,以及對人間菩薩行路慈悲與歡喜情操的加護,另一方面,也是上人及慈濟人從行經中體悟佛理的智慧結晶。例如,濟貧就難工作讓人體會人生無常,豈非是應理入機的現代修行方式? 身體力行的道理才能扎實深刻,才能深入人心,願更多有識之士訴諸身體行動,以千錘百鍊的例行功夫證悟解行並重的修行與解脫之道。 慈濟月刊340期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