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有意義的一生
2020/10/05 09:31:16瀏覽299|回應0|推薦3

過有意義的一生

一、自信自救 弘法利生

  佛法與世運有密切的關聯,佛法興盛,世運就轉

好;世運衰,佛法就衰,這個我們從歷史上可以看得

很清楚。中國人遭受的苦難將近兩百年,比起世間任

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國家都多,從佛法上說,遭受

這些苦難也是消除業障,業障消除了,福德自然現

前。我們反過來看看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尤其是已經

開發的這些地區,物質生活的水平很高,但是倫理道

德都喪失了,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富裕、很強大,實際

上問題非常多。今天中國的國運,舉世之人都很清

楚,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會強大興旺起來,正如《易

經》所說的「否極泰來」。中國興盛,佛法必定能夠

復興,所以我們肩負著弘法利生、續佛慧命的使命,

責任非常重大,希望我們以此共同勉勵。

  時代是永遠往前進的,不會往後退。今天的科學技

術日新月異,但是在精神生活上顯示出非常的貧乏。

如何來補救?英國知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一九

七二年在《展望二十一世紀》這本書中說到:「今天

的人類社會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代,而且還是人類咎

由自取的結果。拯救二十一世紀人類社會的只有中國

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能說出這個話,我們不能

不佩服他,他有眼光、有遠見,他了解今天世界到底

發生了什麼問題,要用什麼方法來挽救。所以我們必

須要恢復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因為中國近兩百年來的

積弱,根本原因就是喪失了對自己民族的自信心。所

以我們必須要對自己的文化、固有的道統去做深入的

研究。現在在國外,許多大學都設有漢學中心,專門

從事中國古典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但佛法因為一些誤

會、曲解而被排斥,大家不肯接觸,這是個障礙。但

是這種障礙我想很快就會排除,因為現在英國已經將

佛經列入小學課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英國是個傳

統的基督教國家,他們發現佛經裡面有好東西,值得

學習。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前途一片光

明。

  因此,如何將佛法解釋清楚,消除世間人對佛法

的誤會,並介紹給全世界,這就是同學們的使命。希

望大家一定要認真努力,要學佛,要行菩薩道,行菩

薩道就是起心動念都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著想,

不想自己。因為佛菩薩沒有我執,也沒有法執,而六

道裡的凡夫,這兩種執著都非常堅固。四聖法界裡聲

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裡面的佛)雖

然我執破了,法執猶存,所以佛在《華嚴》上才說,

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夠圓成佛道;普賢行就是兩種

執著斷盡了,大悲大願去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眾生不

是給他財富,而是幫助他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

他破迷開悟,這才是慈悲救濟達到究竟、達到圓滿。

二、珍惜機緣 擇方便門

  一切法都從因緣生,佛經上說「此有故彼有,此

起故彼起」。因此我們對緣要知道珍惜,要知道善

用,尤其是學菩薩道、修菩薩行的人,能夠將無量的

因緣轉變成法緣,這是無比的殊勝。從哪裡轉起?從

心地上去轉。《華嚴》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

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就是為什麼能將一切惡緣轉

變成善緣、法緣的道理。諸法是唯識所變的,識就是

心的作用。心之本體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它起作用

就變成識,不覺的人以識心做主也能轉變,轉變的有

限度;覺悟的人以識心作方便,他不迷惑、不執著。

正如永嘉大師對六祖所說的,六祖問他:「無意,誰

當分別?」他答覆:「分別亦非意」。諸佛菩薩分別

亦非意,其實起作用的時候跟凡夫決定沒有兩樣。明

明是識心起作用,為什麼說不是識?因為他離開了一

切妄想分別執著,不落在意識裡。

  凡夫、二乘、權教菩薩麻煩的地方就是有執著(

我執、法執),我們要想成就,必須要把這兩種執

著破除。兩種執著可以分開來破,有人從法執下手,

有人從我執下手,也有人從兩種執著同時下手,各有

方便。像楞嚴會上我們看到的,富樓那尊者就是從我

執下手,他證得阿羅漢果,阿難尊者從法執下手。阿

難尊者法執輕、我執重,他聞法理解比富樓那尊者高

明,但是斷煩惱的功夫遠遠不如富樓那尊者,所以富

樓那尊者證得四果時他還是初果。這就說明每個人根

性不相同,因此入道的方便也不一樣。

  我們要能夠觀察和明瞭自己的根性,選擇適合自

己的方便法門,這一生當中一定要契入,這一點很要

緊。決定不能等到來生,如果認為這一生不能成就,

來生還可以再來,這是很大的錯誤!所謂「人身難

得,佛法難聞」,來生我們有沒有把握再得人身?縱

然得人身,有沒有把握聞到佛法?所以仔細去思惟觀

察,就知道如果疏忽了這一生的機緣,來生很不容易

再遇到;假如來生很容易遇到,我們大家早成佛了,

不至於到現在還在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成就一定要在今生,修福修慧也在今

生,而且是愈快愈好。為什麼?機會轉瞬就失掉了,

所以遇到立刻就要把它抓住,這是一個成功的人,無

論在佛法、世法都是如此。所以今生能夠得人身、聞

佛法,我們一定要認真努力修行,不鬆懈,不怕苦,

爭取這一生取得成就。

  佛法修學,最重要的是能夠契入,不僅僅是信解,

最重要的是行證,要把它做到,這就叫契入,這在佛

法裡面講就是真實的功夫。我們將來要把這個工作做

好,不僅僅對教理要通達明瞭,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契

入。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才能幫助別人也能夠達到

這個目標。

三、學佛願行 內求感應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流傳得很廣,

可是意思往往錯會了。有求必應到哪裡求?求佛、

求菩薩不會感應的,要向內求,求我們心如佛心、願

同佛願、行同佛行,就一定得到感應道交。所以不是

說我拜佛、供佛就會得福,沒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拜

佛、供佛就會得福,那佛就變成貪官污吏。我們去賄

賂他、巴結他,他就賜福給我們,那他連一個凡夫都

不如,怎能稱為人天師?所以佛教我們向內求,不能

向外求,向外求決定求不到。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開

示得很明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最後了凡先

生能夠在一生當中轉變命運,是因為他懂得向內求。

我們今天要肩負起這個時代弘法利生的使命,靠我們

自己的智慧、能力是決定做不到的,怎麼辦?求感

應。古來祖師大德,他們講經、註疏都要求三寶加

持。真誠恭敬為眾生、為佛法,不為自己名聞利養,

才能得到三寶加持,所講的才如理如法。決定不是靠

自己讀得多、記得多,那所謂是「記問之學」,儒家

講「不足以為人師」。所以一切從真誠心裡面去求,

這樣才能得到感應,這才是真正有智慧,把機會抓住

了。希望我們今生都能有所成就,希望我們對於國家

民族,對於這個世間能有真實的貢獻,這一生就非常

有價值、有意義。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http://www.amtb.tw/magazin/magazin.asp?web_choice=21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1511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