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4 21:07:19瀏覽484|回應0|推薦2 | |
靜思晨語 發大願、立大志 ◎證嚴上人 新年時大家都有新的希望與心願,我們也應該好好計畫未來,發連綿不斷的恆長大願。 佛菩薩來到人間皆有其本願,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累生累世恆長不變;釋迦牟尼佛發無始大願──倒駕慈航度眾生。身為佛弟子的我們,也要學習佛菩薩的悲懷,立下自己的本願,並且躬身力行。 每年我都發三個願:一、不求身體健康,只求智慧日益明睿。二、不求事事如意,但求信心、毅力和勇氣源源不絕。三、不求減輕負擔,但求力量增加。今年我更抱著無限的希望,另加三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投身娑婆,誰無生、老、病、死呢?四苦現象既是人生的正常過程,則不論是誰都難以避免,不過,若擁有健康的心靈,懷著知足感恩心,就能超越老、病、死的煩惱;而人人若能心理富足,彼此和睦相處,減少紛爭計較,多一些體貼包容,善念匯聚,社會自然祥和,淨土自然現前。(摘要) ▲社論 日日是好日 新春年頭,人們互道恭禧發財、吉祥如意,彼此的祝福及交織成的喜氣,讓現代人的生活壓力暫時鬆弛,疏離的人際關係也藉此上了些潤滑劑。農業社會年節的濃郁人情,在工商業社會得以延續,可見科技再發達,以人為本位的情感修養與維繫,還是極重要的需求。 只是,新年假期一過,當人們恢復平常的生活步調,回到工作崗位後,是以舊時的心情看待人事,不時生出怨惱;抑或以感恩知足的心,更踏實地盡本分,為世間人情的源遠流長,多付出一分力量? 我們希望是後者──「天增歲月人增『智慧』」,過年的意義不應只是休閒與娛樂,而是能除舊佈新,革新壞習性,讓人性良善價值更見發揮。尤其是現代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道德倫理失序,犯罪案件增加;從個人如何安身立命,到如何促進家庭與社會的和諧,均遭受很大的衝擊與挑戰;而除了需要專業知識來解決困難外,尤需有非常的智慧來救治人類心靈,開創精神的新出路。 何謂非常的智慧?即是對人心動盪不安根源的洞澈,對有情眾生的悲憫撫慰,對他人的尊重扶持與祝福,以及將大愛還諸天地,眷顧眾生的胸襟與行動。這些不是深奧的道理,是人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良知,經過後天的修為而自然展現。 我們強調這點,是在提醒疲於追逐名利、你爭我奪,精神深感苦悶的現代人,應該反躬自省,努力回歸純樸清淨的本性,同時以服務的熱忱,對人群付出關懷的愛心,帶動一股祥和之氣,在個人與個人間形成、積聚,由點而面擴散,創造社會的福祉。這就是「自度度他」的大乘佛教精神,是千古不易的救世良方。 我們由年節的吉祥和氣聯想到,何以平常日子無法如此?其實,萬法唯心造,日日要像過年一樣的歡喜輕安與人和,並非不可能。社會上許多默默奉獻自我的學佛人,所得到的那一分法喜充滿,歲歲月月地綿延,不因年節而有起落。 平時如過年固屬難得,過年如平時則同樣可愛。新年期間,板橋發生瓦斯氣爆災害,七十餘戶災民轉眼間失去棲身的家園,當地慈濟委員捨棄與家人團聚和年假休息的機會,馳赴現場救援,提供食糧與禦寒衣物,充分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慈悲襟懷,在年節當頭,仍「愛心無休」,繼續勤耕福田。 這是令人讚歎的現代菩薩行,是過年平常心、日日是好日的身體力行;願這項善舉帶給更多人啟示,為世間注入更多的溫情與希望。 慈濟月刊339期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